如今很多人都很重视体检

但随着癌症越来越高发

一些人在做常规体检时

医生会建议加做一些癌症筛查项目

CT室,抽血室,彩超室...

这个项目查这个癌,那个项目查那个癌

一不留神一上午就没了

有时候也会幻想

癌症筛查,要是像测血糖一样简单就好了

你可别说

对于肺癌,这个答案正变得触手可及

重庆科学家祭出最新黑科技

“肺癌无创早筛技术”

抽管血,比CT早3-5年揪出肺癌苗头!

怎么筛?准不准?我能用不?

速看

一、“90% vs 5%”,肺癌的“潜伏期”有多坑?

新闻里出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个平时连烟都少抽的少有“健康人”,一次持续咳嗽后去医院,竟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医生无奈摇头:“要是能早几年发现...”。

这可不是医生的个人口癖。面对肺癌这个全球头号“杀手”,早发现和晚发现之间隔着的生存几率就是有巨大鸿沟:早期(I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90%,意味着极高的治愈希望;而一旦进入晚期(IV期),这一数字将断崖式下跌至5%左右。

传统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目前推荐的筛查手段,但却有个理论上的“时间差”——只有当癌细胞增殖聚集形成足够大的结节(通常直径需大于5毫米)时,才能在影像上被识别。

这就导致了一个关键问题:从第一个细胞发生癌变到被CT“看见”,肿瘤可能已在体内悄然生长了数年之久。这段无法被传统方法识别的漫长“潜伏期”,则成了早期干预的最大障碍。

此外,肺结节类型五花八门,表现相似,区别困难,单看影像,很难一眼断定它是“良民”还是“坏蛋”(也就是良性还是恶性)。这就陷入了两难困境:反复观察(随访)?万一是恶性的,可能拖成晚期。直接切掉?万一是良性的,可能就白挨一刀受冤枉罪。

灵魂拷问:我们能不能在癌细胞还在“单兵作战”时就把它揪出来?

二、破局密码:血液里的“基因叛徒”被盯上了!

解决这一困境的核心钥匙,藏在细胞的DNA甲基化信息中。

如果把DNA比作一本生命之书,甲基化就是书中的“荧光笔标记”——它通过在特定位置添加甲基基团(-CH3),标记哪些基因需要“开启”(工作),哪些需要“关闭”(沉默)。

正常细胞靠这些标签维持秩序,但癌细胞就非常狡猾,它会偷偷篡改甲基化标签:比如将守护健康的“抑癌基因”强行“关闭”,失去“报警功能”;而驱动细胞无序增殖的“癌基因”则被异常“激活”,开启疯狂的生长模式。

这种强盗行为,也不是全然不留痕迹。

研究发现,当肺部细胞开始癌变时,会向血液中会释放一些携带了细胞异常甲基化的DNA碎片。这些碎片就像癌细胞“犯罪”后留下的独特“分子指纹”,漂浮在血液之中。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准确捕捉到这些独特的“指纹”,就可以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就“抓现行”!

三、黑科技亮相:一管血中“抓现行”!

基于对肿瘤的甲基化特征几十年来的深入研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向廷秀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肺癌无创早筛技术”。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在血样中捕捉这些“基因叛徒”的信号,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就“抓现行”:

操作便捷无创:无需CT扫描或穿刺,只需抽一管血液,或是采集少量体液(痰液、肺灌洗液、胸水等),就能从样本中收集游离的DNA片段,并检测其中的异常甲基化信号。无创又高效,怕疼人群的福音!

灵敏度极高: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并结合AI数据分析,已经掌握超肿瘤相关基因的3000多个异常标记,即使癌细胞只有针尖大小,也能被检测到。

显著提前预警! 在癌细胞形成团块前,就能发现“基因标签”的异常,比CT扫描早3-5年。

目前,“肺癌无创早筛技术”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以获得了国际认可,斩获2023年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金奖。

研究花絮

在研发早期,团队采集的血液样本往往有研发人员自己和亲朋好友的“贡献”,其中发现一位志愿者的样本提示有肺癌高风险,但当时他本人却是临床体检的“健康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三年后,大家辗转听闻他被检出肺癌。

另一位志愿者在体检中发现肺部小结节,由于尺寸较小,医生结合现有临床指南建议随访观察。但她的血液样本却在研发团队的检测中出现了一项指标异常,提示存在肿瘤高风险。经过考量,她自己决定对部分相对较大的结节进行了手术处理,而切除的其中一个样本在临床病理分析中显示为浸润型肺癌!

四、不止于发现:高风险还能“删档重来”?

前面提到,甲基化修饰就是DNA之书中的“荧光笔标记”,如果你长期处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各种风险因素就会控制“荧光笔”在你的DNA之书上“乱涂乱画”。当甲基化异常累积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癌细胞就诞生了,癌变发生后再不断壮大,最终导致癌症。

而理论上讲,在细胞完全恶变之前,这些标记不是“永久纹身”,当细胞需要时,它是能够被细胞内的特定酶(甲基化转移酶或去甲基化酶)“洗掉”的。

这就代表,血液筛查提示肺癌高风险时,这绝非终点,而是一个改变健康轨迹的强烈信号和行动契机。此时,积极采取健康措施至关重要:

立即并彻底戒烟(这是降低肺癌风险最有效、最关键的行动!)

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多蔬果、全谷物)

坚持规律运动

避免环境致癌物暴露

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表明,这些积极的健康干预,能够有效减缓甚至部分逆转异常甲基化的累积进程,显著降低其最终进展为肺癌的风险。‌

因此,这项早筛技术不仅仅在于“早发现”,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宝贵的“风险干预窗口期”。越早筛查,就越早发现风险,提前预警就告诫你需要重视并作出改变,主动“管理风险”,悬崖勒马。

五、未来图景:“一管血”筛查多癌种?

这项黑科技只能够用来查肺癌吗?目前,团队的研究结果还集中于肺癌的领域,但研究的步伐并未停止,正在憋终极大招:“泛癌种甲基化筛查”

目标:抽一管血,同时扫描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的早期信号!

配合AI和大数据,癌症早筛未来可能像“体检抽血”一样简单,成为体检常规项!治愈率UP UP!

胖熊还想提醒一下:

目前,“肺癌无创早筛技术”端已经得到认证,但面向市场的落地端还在加紧转化中,距离我们见到它不远啦!另外:

技术虽神,别当神棍: 甲基化筛查虽强大,但它是预警雷达,确诊还得听医生的(结合影像学、病理活检...)。它是指南针,不是判决书!

生活才是真·金钟罩: 再牛的黑科技,也扛不住你天天作!戒烟!戒烟!戒烟!(说三遍!)+ 吃好睡好动起来 = 守住基因开关的最佳姿势!

来源: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