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量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尤其是现在电子血压计普及的今天,测量血压谁都会做。但您应用血压测量工具获得的血压测量值是您的真实血压值吗?这是每一个血压测量者都不可忽视,或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人体血压是波动变化的,内外影响因素很多,您的血压测量值哪怕获得了精准的测定,获得的血压测量值也不一定是您的真实血压值。不信是吧,下面三个常见现象会让您不得不信:
一个是白大衣性高血压。这是指您没有高血压,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都是正常的, 但医生或是护士给您测量的血压值是高血压。这种被冤枉的高血压现象还不少见,研究统计高达15%左右。
第二个是白大衣效应。这又是什么?这是指不管您是否有高血压,只要是医生或是护士测量您的血压,获得的血压值更高。因此,有的人用了很多降压药,医生总是评价不达标,甚至让您不断加用降压药。白大衣效应现象在临床研究发现高达25%左右。
因为有白大衣性高血压和白大衣效应,哪怕医生或是护士测量血压方法非常规范,获得的血压测定值是精准的,也不代表是您的真实血压。从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定义中就知道,您没有高血压。这不是医生的责任,而是一种由医疗环境引发的紧张、焦虑情绪导致的暂时性血压升高,并非真正的慢性高血压病。主要原因与心理因素和应激反应有关,或者说您就是这么一个人,只要医生测量您的血压就是升高的。为此,我在血压测量科普讲座中反复强调,血压测量工作不要全部交给医生来做。我还强调医生确实忙碌,一天到晚看不完的病人,真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去做他根本做不好的工作,您自己在家测量血压获得的测定值比医生测量值靠谱多了。
如果还难以接受,我继续举第三个研究例子:这是我自己于2011年做的研究报告,明确发现52%的人血压测量存在“血压测量即时波动现象”。经常测量血压的朋友有一个非常困惑的现象,就是每次测量血压数值都不一样,他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哪一个血压值是他的真实血压。
每次测定值都不一样是正常现象,但应该在一个合理的波动范围内。这其中当然要注意排除血压计的质量问题和血压测量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偏差。但更重要和常见的原因是个体存在心理性的血压测量即时波动现象:血压测量的过程或是行为引起血压即时变化。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人呈现血压的明显上升,这种血压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血压变化值,您测量的再精准也不是您的真实血压值。
我的研究显示52%的人在血压测量活动过程出现血压测量即时波动的现象,如果仅测量一次,多数人会明显高估自己的血压水平。为此,测量血压必须连续测量二次或是二次以上。目前的血压测量指南建议是连续测量2次或是3次,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以尽可能地减轻或是消除血压测量即时波动现象的干扰。
那么,有没有办法测定您的真实血压?当然有,我的研究报告建议是稳定值取值方法。具体做法是:每次测量血压时,连续检测2次或2次以上血压的值,计算评估测量数值的差异情况,前后二次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差异都不超过5mmHg时,计算这二次血压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本次测量的血压值(定义为稳定值)。早年我在先后二场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活动现场,就有二位现场观众出现第5次和第6次血压测量后才出现稳定值。可见,血压测量即时波动现象非但常见,而且,个体差异明显。
血压值的波动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被忽视的是这种波动变化中的取值问题及其代表的意义。科学取值,取稳定值才是您的真实血压水平。而波动变化过程代表的是您的血压受内外因素影响出现的变化状态。
测量血压必须在安静休息状态下进行。而且是消除了血压测量即时波动现象后的血压测量值。以避免多数人存在的血压测量过程出现的血压短暂性升高——即时波动现象,导致您对真实血压状态的高估或是误判。为此,我再次呼吁血压测量工作最好在自己家庭环境中实施,取稳定值作为血压测量结果,将测量结果记录并展示给医生参考,还能帮助医生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和白大衣效应的干扰。
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了解,采取不同的血压测量方法,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值是不一样的。
血压测量有三种方法,除诊室血压测量外,还有家庭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测量。
大家熟悉的血压测量值≥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是指在医疗单位由医生护士测量判断高血压的标准,包括医疗单位开展的健康体检测量的判断标准,我们称之为“诊室血压”。
我们在家庭应用电子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是“家庭自测血压”,其高血压的诊断切点是≥135/85mmHg。
还有一种诊断是否存在高血压以及评估药物疗效、血压是否达标的“金标准”是动态血压监测。它是监测个体日常生活状态下(包括睡眠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及波动规律,还能发现是否存在单纯夜间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晨峰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全天平均血压≥130/80mmHg。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和《中国血压测量指南》就非常明确地提出,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和家庭血压测量,比较诊室血压测量值更加可信和更有评估价值。希望初诊或疑似高血压者,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确诊高血压患者调整药物治疗稳定后进行一次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新治疗方案的效果。对控制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在经常开展家庭血压监测基础上,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动态血压监测,将血压长期控制在降压目标值(真实血压值<120/80mmHg),维护您的心血管健康。
作者:陈伟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防治资讯部 教授
审核:吴亚哲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高血压中心 教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