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瞬间:在太阳底下汗水直流,本能地快步走到树荫下?这一刻,你身体的出汗机制和寻找阴凉的动作,其实就是最原始、最有效的“适应”。
事实上,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适应史”。祖先们从非洲草原启程,手里拿着唯一的生存工具——适应力。他们像旅行者一样,翻过高山、穿过沙漠,走过冰原与丛林,一点点把地球变成了自己的家园。也正是这种与环境共生的本领,让我们繁衍生息,延续至今。
可如今,“适应”出现在了新闻头条和政府文件里。“适应气候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社区、一座城市,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是否真正适应了气候变化?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给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答案:在近1700篇关于适应的研究中,只有2.3%能证明适应措施真的减少了气候风险。换句话说,我们谈论“适应”的热情,远远大于我们掌握的证据。
基准线的困惑:适应从哪儿算起?
科学里几乎所有关键目标都有明确的“基准线”:比如全球控温1.5℃,参照的是1850–1900年的工业化前水平;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48%,参照的是2019年的排放水平。可一旦涉及“适应”,基准线就模糊起来。你觉得自己“挺适应本地气候”,但你的标准可能是“没热死”,而别人可能觉得“快被晒晕”,这到底怎么算?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IPCC在最新报告中低调的为“适应”设定了一个“现代基准期”——1995至2014年,也就是假设人类在这二十年里,已基本适应了当时的气候条件。那么未来的适应努力,都要以此为基础做“增量”。为什么不是1850年?那时的社会和技术条件下,人们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冻死饿死是常态。而1995–2014年至少确保了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能力都达到了相对现代的水平。但问题在于,这个基准期本身也在不断变化:2018年发布的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用的"现代时期"基准是2006–2015年。随着数据更新,基准调整,地球已升温的数值肯定不同,未来要应对的增量也随之改变。
一个技术性的小小基准,直接牵动全球适应目标的改变。
适应有效吗?我们并不清楚
更棘手的是,我们对这个“现代基准期”内的人类适应状态几乎一无所知。
IPCC报告承认,绝大多数研究只是描述了计划,而没有提供结果。换句话说,我们不仅难以评估当下适应是否有效,连对过去二十年的适应表现都缺乏客观认识——适应的“计划书”很多,但“验收报告”很少。
唯一比较明确的是资金缺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4年适应差距报告:赴汤蹈火》(Adaptation Gap Report 2024: Come hell and high water)中估算,每年适应资金缺口高达1870亿至3590亿美元。但资金缺口≠适应缺口,而且哪怕花了钱,也不代表真能解决问题。几十年后,也许我们回头看时会发现,1995–2014年才是最“舒适”的时代。
适应不当:好心办坏事的陷阱
适应措施,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是城市排水管网。很多城市为了应对暴雨,选择修建大规模排水系统和水泥硬化渠道。短期内,这确实让雨水迅速排出市区,减少了内涝。但当我们把时间拉长、空间放大时,问题开始显现:土地失去了自然渗水的能力,地下水位下降,下游洪水风险增加。原本的“适应成功”,很可能就变成了典型的“适应不当(Maladaptation)”。
IPCC定义的“适应不当”,就是那些增加了风险或制造了新问题的应对方式:它们可能把风险转移到其他人群或地区,加剧社会不公,限制未来的选择,甚至反而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表面看似聪明的解法,最后可能让我们更脆弱。
科学与价值:适应的评估方式
对于适应措施效果的评估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价值问题。
IPCC在处理这种复杂性时,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这也是气候正义的三大支柱,即:分配正义(在个人、国家和世代之间公平分配负担和利益)、程序正义(确保相关群体能够参与决策过程)和认可正义(对多元文化和观点的基本尊重)。这种方法不再试图将所有因素都量化成单一指标,而是将技术可行性、环境影响、社会接受度、分配公正等多个维度并列呈现,让决策者能够清楚地看到不同选项在各个维度上的利弊。任何适应措施,一旦跨越这些红线,就不能被视为真正有效。科学告诉我们风险在哪,价值观决定我们要不要、能不能接受这样的风险。
因此,评估适应不能只算经济账,而要综合技术、环境、社会、公平等多个维度。这就是所谓的“多标准分析”(Multi-Criteria Analysis, MCA)。它不试图把一切都压缩成单一数字,而是把不同因素并列,供决策者权衡。这种思维方式其实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找工作时,你可以量化薪水、通勤,但成就感、价值观这些“底线”,这些才是不可跨越的底线。明智的选择,从来不是找到“完美答案”,而是在符合底线的前提下,做出最合适的权衡。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是“适应大师”,但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却还在学习如何正确评估和行动。真正的适应,不只是短期防御,而是要避免适应不当,兼顾科学与价值、公平与效率。未来几十年,我们也许会不断修正“基准”,不断重写“答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适应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场始终在进行的努力。
来源: 五分钟聊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