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快乐科普社团 王晓慧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座城池,血液就是守护城池的 “巡逻兵”,而 “凝血因子” 就是巡逻兵手里的 “止血盾牌”—— 一旦皮肤划伤、血管破裂,凝血因子会立刻集结,帮血液凝固成 “屏障”,堵住伤口不让血液流失。可对患有 “先天性凝血因子 Ⅶ 缺乏症” 的人来说,他们身体里负责凝血的 “Ⅶ 号小卫士”(凝血因子 Ⅶ),要么 “人手太少”(数量不足),要么 “力气不够”(功能失效),面对伤口出血根本 “扛不住”,导致血液迟迟止不住,就像城池的关键防线 “守不住”,容易陷入 “失血危机”。
这种病有多罕见?全球每 100 万新生儿中,仅约 1-3 个会患上它,因症状容易和普通出血混淆,很多人直到成年都没被确诊。
一、为啥会得这病?和 “基因密码” 写错了有关
先天性凝血因子 Ⅶ 缺乏症是一种 “遗传性疾病”,简单说就是 “天生自带的问题”—— 从出生那一刻起,身体里负责 “生产凝血因子 Ⅶ” 的基因,就出了 “拼写错误”。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都像一本厚厚的 “生命说明书”,其中有一页专门写着 “如何制造凝血因子 Ⅶ”。要是这一页的 “文字”(基因序列)少了几个字、或者排错了顺序( “基因缺失”“基因突变”),身体的 “生产工厂”(肝脏)就没法正常干活:要么造出来的凝血因子 Ⅶ“数量不够”,连基本的止血需求都满足不了;要么造出来的是 “不合格产品”,看着是凝血因子,却完全没有止血的 “力气”。
这里要特别说明:它不是 “被别人传染的”,也不是 “后天不小心弄坏的”,而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不过有些患者的父母可能完全健康,只是悄悄 “携带” 了这个有错误的基因,自己没表现出症状,却在生孩子时把它传给了孩子。
二、身体会发出哪些 “异常信号”?出血止不住是核心
因为凝血因子 Ⅶ 是 “启动止血过程” 的关键角色,所以这种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 “出血后比别人难止住”,但不同人症状轻重差很多 —— 有的宝宝出生几天就出血不止,有的成年人只是偶尔牙龈流血,甚至一辈子都没发现自己有这个问题。常见的 “出血信号” 主要有这些:
1. 从小就有的 “出血小麻烦”
皮肤出血:轻轻碰一下、磕一下,皮肤就会青一块紫一块;就算是小划伤,比如被纸划破手指,别人 1 分钟就能止血,患者可能要等半小时,甚至结了痂还会再渗血。
黏膜出血:刷牙时牙龈总爱出血,吃硬一点的东西(比如苹果、坚果),牙龈就会红肿渗血;流鼻血也比别人频繁,有时候捏着鼻子十几分钟都止不住,最后得靠医生塞棉花才能好。
新生儿期的特殊出血:有些宝宝出生后 24 小时内,脐带残端就一直流血;还有的宝宝会出现皮肤瘀斑,甚至拉黑色的大便(像柏油一样,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严重时可能会脑出血,危及生命。
2. 容易被忽视的 “隐性出血”
关节出血:虽然不像血友病那么常见,但有些患者剧烈跑跳、爬楼梯后,膝盖、脚踝会突然肿起来,又疼又不敢动 —— 这是因为关节里的小血管破了,血液积在关节腔里,反复出血还可能影响关节活动。
消化道出血:除了黑便,严重时还会呕出咖啡色的东西,这时候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因为失血太多导致贫血,甚至休克。
脑出血:这是最危险的情况,可能只是不小心摔一跤、或者被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头,就会引发脑出血,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必须立刻送急诊,晚了可能会留下后遗症,甚至救不回来。
三、怎么确诊?别把 “止不住血” 当成 “普通贫血”
很多人一开始会把 “容易出血、脸色苍白” 当成普通贫血,自己买补血药吃,结果耽误了诊断。其实确诊这种病并不复杂,关键是要做 “凝血相关的检查”,主要分两步:
1. 初步筛查:发现 “止血慢” 的线索
医生会先让做 “凝血四项” 检查,其中 “凝血酶原时间(PT)” 是最关键的指标 —— 凝血因子 Ⅶ 是参与 PT 检测的 “核心选手”,如果 PT 明显延长(比如正常参考值是 11-13 秒,患者可能会达到 20 秒以上),就提示可能存在凝血因子 Ⅶ 缺乏的问题。
2. 确诊检查:找到 “小卫士没力气” 的证据
接下来要做 “凝血因子 Ⅶ 活性测定”,直接检测血液中凝血因子 Ⅶ 的 “工作能力”(正常活性是 70%-130%):
如果活性低于 30%,基本就能确诊;
活性越低,症状通常越重(比如活性<1% 的患者,可能经常出现严重出血;活性 10%-30% 的患者,可能只有轻微出血,平时不注意都发现不了)。
另外,医生可能还会建议做 “基因检测”,看看是哪个基因出了错,不仅能彻底确诊,还能帮家人判断有没有携带这个有问题的基因,为以后生孩子提供参考。
四、怎么治疗?“帮小卫士补力气”+ 预防出血
目前这种病还没有 “根治” 的办法,但通过 “给身体补充凝血因子 Ⅶ” 和 “提前预防出血”,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治疗主要分两种情况:
1. 紧急治疗:出血时 “快速救场”
就像家里水管漏水,得赶紧找 “补丁” 堵住一样,患者出血时,需要及时输注 “凝血因子 Ⅶ 制剂”,直接给身体 “送帮手”,帮凝血因子 Ⅶ“补力气”,让出血尽快停止:
小伤口出血:可能输一次就够了;
关节出血、消化道出血:需要连续输几天,直到出血停止,肿胀、疼痛缓解;
脑出血等严重情况:要在急诊快速输注,同时不断监测凝血功能,根据情况调整剂量,避免出血量增加。
2. 预防治疗:提前 “囤好帮手”
对出血频繁、症状比较重的患者,医生会建议 “定期预防输注”—— 比如每周输 1-2 次凝血因子 Ⅶ 制剂,提前把身体里的 “止血帮手” 补够,减少日常活动中出血的概率。
3. 生活里的 “防出血小技巧”
治疗之外,日常防护也很重要,能帮患者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出血:
避免剧烈运动:像篮球、足球、拳击这些容易碰撞受伤的运动就别参与了,可以选游泳、散步、慢跑等温和的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容易受伤;
做好居家防护:家里家具的边角贴防撞条,孩子玩耍时戴护具,避免爬高、跑跳时摔倒;
用药要小心:别随便吃阿司匹林、布洛芬这些药,会让血液更难凝固,可能加重出血;
定期复查:每 3-6 个月查一次凝血因子 Ⅶ 活性,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 “止血力气” 够用。
五、患者能正常生活吗?答案是 “完全可以”
很多人一听到 “罕见病”“凝血有问题”,就觉得患者只能躺在床上,没法正常生活 —— 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只要做好 “规范治疗 + 日常防护”,大部分患者都能像正常人一样长大:孩子可以正常上学,成年人可以工作、结婚、生子。而且随着医学发展,人工合成的凝血因子 Ⅶ 制剂越来越容易买到,治疗也越来越方便。现在还有很多罕见病公益组织、患者社群,患者和家属可以在里面交流经验、互相支持,再也不用因为 “罕见” 而感到孤单。
最后想说:早发现、早治疗,就能少遭罪
先天性凝血因子 Ⅶ 缺乏症虽然罕见,但只要留意 “出血后止不住” 的信号,及时去血液科做检查,就能尽早确诊。如果家里有孩子从小就频繁流鼻血、伤口出血时间长,或者成年人莫名出现瘀斑、牙龈反复出血,别只当成 “小毛病”,不妨去查一下凝血功能 —— 早发现一天,就能早一天做好防护,避免严重出血的风险。
身体里的 “止血小卫士” 要么 “人少凑不齐”,要么 “没力气扛活”,但靠着科学的治疗和防护,我们完全能帮它 “补够人手、攒足劲”,让患者的生活彻底告别 “出血” 困扰。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国血友病协作组. 罕见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诊
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 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2):89-96.
[2] MUMFORD AD, ACKROYD S, ALIKHAN R, etal. Guide 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rare coagulation disorders: a United Kingdom Ha emophilia Centre
Doctors' Organiza tion guide line on behalf of the 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 Br J Ha ema tol,2014,167(3):304-326.
[3] QU C, LIU W, CHEN L, etal. Factor Ⅶ deficiency in China : phenotype , genotype and
current status of management. Br J Ha ema tol,2023,200(3):344-352.
[4] CASTAMAN G, GIACOMELLI SH, etal. Risk of bleeding and thrombosis in inherited
qualitative fibrinogen disorders. Eur J Ha ema tol,2019,103(4):379-384.
[5]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国血友病协作组. 凝血因子Ⅷ/Ⅸ抑制物诊
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8 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8,39(10):793-799.
[6] RAMEZANPOUR N, ZAKER F, BISWAS A, etal. Inhibitor in congenita l factor Ⅶ
deficiency; a rare but serious therapeutic challeng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 Clin
Med,2021,10(2):211.95
[7] FRANCHINI M, MARANO G, MENGOLI C, etal.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bleeding disorders other than hemophilia. Semin Thromb Hemost,2018,44(6):595-603.
[8] SEVENET PO, KACZOR DA, DEPASSE F. Fa ctor Ⅶ De ficiency: from basics to
clinical laboratory fiagnosis and patient management. 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17,23(7):703-710.
[9] BERNARDI F, MARIANI G. Biochemical, mole cular and clinical a spects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Ⅶ and its role in h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Haematologica , 2021,106(2):351-362.
[10] PALLA R, PEYVANDI F, SHAPIRO AD. Rare bleeding disorde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lood,2015,125(13):2052-2061.
来源: 大学生快乐科普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