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静安先生以词喻学,道尽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之三重阃域。今循此意,观照当代生命健康科普之士,其传薪播火、守护众生之路,亦可凝练为三层境界,恰与三阕宋词之绝唱心神相契。
第一境:立志于生命健康科普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境出自晏殊《蝶恋花》,喻示在纷繁喧嚣中廓清迷雾,立下宏远之志。 对于生命健康科普人而言,此“西风”或是公众对健康知识的匮乏与误解,是伪科学泛滥的“迷雾之树”。科普人须有此“独上高楼”的清醒与孤勇,登高望远,窥见那条漫长而曲折的“天涯路”——即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宏伟征程。于此境中,科普人毅然立志,将一己所学从庙堂之高、学院之深,播撒于江湖之远,誓以科学之光驱散愚昧之暗。这是一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发愿,是虽知路远仍愿举火前行的担当。
第二境:守望于生命健康科普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境出自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彰显一种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的执著与坚守。 科普之路,绝非坦途。所谓“衣带渐宽”、“人憔悴”,正是科普人经年累月伏案创作、深入基层、苦心孤诣的真实写照。他们或为打磨一则精准易懂的科普文案而殚精竭虑,或为回应一则健康谣言而废寝忘食。其间或有无人问津的寂寞,或有被误解的委屈,然其心志始终“终不悔”。所“伊”何人?乃是守护众生生命健康的崇高使命。此境是沉潜与耕耘之境,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韧,彰显了科普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
第三境:得益于生命健康科普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境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在长期苦苦追寻后,豁然开朗、得偿所愿的顿悟与欣喜。 于科普人而言,最大的“得益”绝非个人名利,而是蓦然回首间,见证科普之花在人群中绚烂绽放的景象。这“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百姓因采纳科普建议而康复的笑容,是一个家庭因此避免的健康悲剧,是整个社会健康素养“于无声处”的悄然提升。科普人于万千人群中播种,孜孜不倦“寻他千百度”,其回报或许来得悄无声息,但一旦见证,那份源自心底的满足与欣慰,便是世间至高的奖赏。此乃知行合一后的大自在,是奉献于众而后反哺自身的升华之境。

《七律·科普三境》
静安词话启新途,科普传薪境有三。
独上高楼清志立,衣宽无悔苦心守。
众里千寻终有报,灯阑珊处见真如。
生命健康天下愿,仁心仁术万物苏。
(谨以此诗结篇,献给所有生命健康科普工作者!)

▲王立祥教授于山东省医学会第五次科学普及学术会议上致辞并分享生命健康科普人的三重境界

(作者:王立祥)

【参考文献】
[1] 王立祥,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31(5) : 536-538. DOI: 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9.05.003
[2] 王立祥,铸造生命健康传播环,谱写医学科普新华章!《健康世界》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专栏
[3] 王立祥,灾难医学救援环: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治理,科普中国,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630673
[4]王立祥,《拾仁》立体诗二十一首,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0,35(21) : 23-23. DOI: 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0.21.138

作者简介:
王立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著作十余部、获得专利百余项、发表论文千余篇、救死扶伤万余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全国学校急救教育专家、全军十二五心肺复苏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工信部卫健委5G+心脏猝死防治救系统项目首席专家;“科创中国”50先导技术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发明者,“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救”在身边的5G+生命急救平安站“惠民工程建设》荣誉获得者;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系列指南、中华精准健康传播专家共识系列指南领衔制定者;获医学科学家奖、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军队优秀人才一类岗位津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称号。

来源: 人民日报健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