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不适、频繁喷嚏、清涕长流、嗅觉减退、鼻痒难耐。明明暑假在家,孩子活泼健康,从未有过疾病的困扰,然而一开学,病症便随之而来。不少家长疑惑:是不是最近新型病毒流行?或是学校环境有何不妥?实则不然,这或许是秋季过敏的作祟,孩子们不幸遭遇了鼻炎的侵袭。
孩子们刚步入校园就遭遇鼻炎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清晰的“导火索”。
一是新学期开始,孩子接触新环境、新同学,可能接触到新的过敏原,如粉尘、尘螨、霉菌、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夏秋交替时花粉浓度高,部分孩子还会因冷空气刺激或新装修教室的化学气味引发症状;
二是作息紊乱,免疫力下降,假期晚睡晚起,开学后生物钟被打乱,学习压力增大导致孩子抵抗力降低,鼻腔黏膜更易受病菌侵袭;
三是学校人员密集,容易传播病毒或细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尤其在密闭教室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加速感冒病毒扩散,也会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
感冒和过敏性鼻炎症状相似,但应对方式大不同,学会区分才能对症处理。
一看诱因:感冒在接触病毒后1天-3天发病,秋冬季节高发,如果班级有小朋友或者大人感冒的话,大概率患的是感冒。过敏性鼻炎是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后立即发作,脱离过敏原可缓解。有季节性(天气变化、花粉症)或常年性(如尘螨过敏)特点。
二看症状:感冒期间会出现鼻塞、流涕、喉咙痛、咳嗽、声音嘶哑等,严重的可能伴有发烧、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5天-7天就会自愈,随着时间推移,症状会逐渐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与感冒有所不同,表现为鼻痒、连续喷嚏、不断流出的清水鼻涕、鼻塞等,还可能伴有嗅觉减退、流泪、眼红等现象。一般不易发生发烧、肌肉酸痛、喉咙痛等现象。若未能及时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可能演变为慢性病,甚至诱发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面容,乃至哮喘等并发症。
预防“开学季鼻炎”有四大策略。
首先,要阻断过敏原的接触途径,确保教室空气流通,并为孩子配备防护口罩(过滤花粉粉尘),在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并定期换洗床品、校服,避免用地毯、毛绒玩具,避免携小朋友接触带毛的小动物;
其次,增强鼻腔的防护能力,指导孩子正确擤鼻涕,并在干燥季节使用加湿器以维持鼻腔湿润;
再次,筑牢免疫力的根基,通过规律的生活作息、均衡的饮食以及持续的体育锻炼来提升免疫力;
最后,家庭“健康包”应常备,包括海盐水喷雾、抗过敏药物、体温计等必备物品。
特别提醒家长,若孩子持续出现鼻塞、流涕等不适症状,请务必及时带孩子前往专业的耳鼻喉科或呼吸内科进行检查,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切勿私自滥用通鼻药物或消炎药物。做到早期预防、准确识别、迅速干预,是帮助孩子远离喷嚏困扰、专心致志学习的关键。对待过敏性鼻炎的长期管理,家长们需保持足够的耐心与持之以恒的态度,才能守护孩子的鼻腔健康。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