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3: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 OMM 科普宣教和筛查推广,如何评估这些宣传方式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优化,提高民众的认知和参与度?
核心观点:收集受众反馈评估内容理解度和实用性。
观点解读:通过问卷调查、在线评论等方式直接了解大众对宣传内容的看法,重点关注他们是否真正理解 OMM 相关知识,以及这些信息是否实用,从而调整内容使其更易懂、更贴近实际需求,提升科普效果。具体方法:跟踪点击率、分享量等参与指标优化宣传;测试宣传前后认知水平变化;追踪筛查参与率评估行为改变;定期分析数据动态调整策略。
问题4:在社区口腔诊所开展早期筛查,需要配备哪些基本的检查设备和人员资质,以保证筛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核心观点:配备口镜、探针及专业照明设备。
观点解读:基础检查工具必不可少。口镜能多角度观察口腔内部,探针可探测黏膜表面异常,专业照明设备(如头灯)能清晰照亮口腔细节,使用数码相机记录病灶;医生需持有执业资格并接受专科培训,熟悉该病临床特点;若可疑恶性病变,及时转诊上级医院取样。
问题5:对社区初级卫生人员进行 OMM 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重点涵盖哪些方面,采用怎样的培训方式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核心观点:培训需覆盖疾病认知、诊断及鉴别诊断、转诊流程和健康教育四大内容。
观点解读:要让基层人员先了解什么是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包括它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等基础知识;并学会通过观察口腔异常颜色斑块、不对称溃疡等表现初步识别;明了何种情况下必须转诊给专科医生;最后要掌握如何向群众科普预防和早筛的重要性。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