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科学普及、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启动首个科普月系列活动。8月28日,首场科普月活动——“院士讲科普:AI赋能工程材料创新与产业应用”在北京成功举办。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带头走进企业一线,以“科技前沿分享+科普实践对接”的创新模式,为60余位科研、产业及青年科技工作者带来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科普价值的盛宴。

学会始终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将其作为推动行业发展、服务社会大众的重要举措。作为首个科普月的首场活动,何满潮院士以《AI与新材料融合:从科学智能到产业变革》为题,结合团队研发的NPR智能支护材料等重大工程案例,系统阐释了AI如何驱动工程材料研发从“经验试错”向“智能设计”转型,并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负泊松比材料、智能感知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科学原理与应用场景。他强调:“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学会工作的‘两翼’,只有将实验室里的前沿成果转化为公众可感知、可理解的科普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服务社会的价值。”

科普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中一直备受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学会自成立以来,便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普工作。本次活动通过“院士领衔、政企联动、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模式,为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提供了实践范本,标志着学会在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方面迈出创新步伐。

在首个科普月来临之际,学会将分别于9月11日和9月18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两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12届科技创新及科普论坛——优秀科技成果遴选会,安排了近70余场学术报告,为大家展示岩石力学领域最近的科技创新成果。未来一个月,学会将联合各科普教育基地、分支机构、省级学会及有关单位,围绕深地开发、智能建造、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科普讲座、技术对接和成果展示,陆续举办科普活动,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群体。

学会将一如既往的推进科学普及,提升广大岩石力学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素养,持续支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交流平台,为科普工作者创造更好的条件,也为推动形成“大科普”生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了学会力量。

来源: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