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东莞科学馆里那一抹熟悉的“橙色”依然活跃——他们不仅是场馆里的小小辅导员,更是深入实验室,甚至站上宣讲台的“科学行动派”。他们是东莞科学馆与莞城步步高小学联合培养的“科探辅导志愿队”,在这个虫媒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时期,他们用科学的力量,交出了一份充满担当与创新的成长答卷。

【回应现实,走出场馆的科学实践】


8月,正值基孔肯雅热、登革热虫媒传染病防控攻坚阶段,科探辅导志愿队的小小辅导员(科探小小辅导员)没有停下脚步。在科学馆辅导员的带领下,他们迅速成立“灭蚊小分队”,走进中山大学位于松山湖的“蚊子工厂”,实地探访蚊虫培育与防控研究一线,了解“昆虫不育技术(SIT)”。考察后,他们马不停蹄地撰写考察报告、咨询专家、制作宣讲课件,以确保传播知识的科学性。

9月1日开学当天,他们马上面向六年级全年级近270名同学开展防蚊灭蚊宣讲,从蚊虫的生命周期、家庭防护到灭蚊技术,用实际行动助力全市环境卫生整治。这群孩子“从场馆走向生活”,把防蚊灭蚊的科学方法带进家庭、社区。

【导师制成果初显,“蝶舞永恒”受热捧】


这个暑假,科探辅导志愿队首次以“导师制”模式独立策划并实施科普活动——“蝶舞永恒”蝴蝶标本制作。从知识梳理、材料准备到现场教学,全部由科探小小辅导员团队完成。暑假期间,活动在馆内已成功开展5场,服务123人次,不少亲子家庭反馈:“孩子讲得清楚,我们也做得开心!”

这不仅是一场场活动,更是馆校合作模式下学生主体性与科学传播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在反复演练与真实服务中,提升了组织、表达与协作等综合素养。

【科学成长看得见,“2+N计划”激活自主力】

为系统追踪科探小小辅导员成长,科学馆与莞城步步高小学合作设计“晋级成长计划”,计划分为实习、资深、首席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2+N”培养计划。如在实习级别,“2”代表两项必选任务(完成培训、完成规定次数的志愿服务),“N”为自选项目,包括科学仪器操作、实验设计或显微观察。


目前大多数队员已完成实习级别考核,取得进一步晋升资格。“2+N”模式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真正实现“扶放结合”、因材施教。

【闪耀一夏,“探索热情+志愿精神”追光不辍】

自5月成立以来,“科探辅导志愿队”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59人次,完成馆内及校园科普活动112场,服务公众超4800人次。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中,科探小小辅导员更是火力全开——两个月内出动167人次,完成馆内科普活动67场,服务公众超2800人次。


从初次接触时的不知所措,到如今能熟练操作多种不同型号的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从在展厅讲解时略带羞涩,到如今能自信地运用道具为游客拓展实验;更有队员为了攻克一个实验,在活动室反复尝试直至成功——他们的成长,远超想象。


新学期,新启航!东莞科学馆将持续深化馆校合作模式,完善导师制与成长档案体系,助力更多青少年在科学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我们期待新学期“科探小小辅导员”的表现,也盼望更多热爱科学、乐于分享的同学穿上橙色马甲,与我们一同传递科学精神、共创科学梦想!

来源: 东莞科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