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北京时间9月7日左右,我们迎来了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此时,天气逐渐转凉,夜晚水汽在地面或叶子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故名“白露”。
白露是全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正所谓“白露身不露”,白天尚有余热,但夜晚已是凉意袭人。此时,秋燥愈发明显,感冒、呼吸道疾病、肠胃病进入高发期。在此提醒各位居民,养生需顺应天时,做好防护,方能安然“度秋”,为健康过冬积蓄能量。
一、白露养生,牢记“三防三护”
1. 防秋凉,护全身:关键在于“足部”与“腹部”
白露勿露身,保暖是首要: 此时应彻底告别夏季的赤膊露脐着装。尤其需注意足部保暖,民间有“寒从脚起”的说法,建议睡前用温水泡脚,可驱寒助眠。
护好腹部:夜间睡眠需盖好薄被,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脾胃受凉引发腹泻、腹痛。
适时添衣: 早晚出门建议披一件薄外套,老人、儿童和体弱者更应注意。切勿因“秋老虎”午间短暂回头而大意受凉。
2. 防秋燥,护肺脏:饮食以“润”为主
秋燥最易伤肺,会出现咽干舌燥、皮肤干裂、干咳少痰等症状。
对策:多喝温开水、蜂蜜水、淡茶。饮食上应滋阴润肺,多吃富含水分的柔润食物,如秋梨、银耳、百合、山药、甘蔗、杏仁等。可自制秋梨膏或冰糖炖雪梨,润燥效果极佳。
3. 防秋郁,护心神:保持乐观心态
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景象容易引人产生凄凉、忧郁的“悲秋”情绪。
对策:主动调节心态,保持神志安宁,乐观开朗。多与人交流,多参加户外活动,周末可登高望远,呼吸新鲜空气,开阔心胸,消除不良情绪。
二、饮食调养,宜“清润”忌“寒凉”
白露饮食应在处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注重“养润肺燥,健脾和胃”。
推荐食疗粥品:粥品是此时最佳膳食,易于消化,能有效防燥。如山药粥健脾益胃、百合粥润肺安神、红枣粥养血安神。
适时“贴秋膘”:经过夏秋之交的调理,脾胃功能已逐步恢复,可适当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鸭肉、鱼肉、瘦肉、豆制品等,为身体补充能量。
慎食生冷:此时应彻底告别冰淇淋、冰镇饮料等生冷寒凉之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胃肠道疾病。
三、起居运动,顺应“秋收”规律
早睡早起,充足睡眠:顺应自然“收藏”的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利于肺气舒展。
动静结合,适度锻炼: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太极拳、做操、散步等,以身体微热而不出汗过多为宜,避免运动后吹风受凉。
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莫放松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哮喘、老慢支、过敏性鼻炎患者对气温变化和干燥空气非常敏感。务必注意保暖,出门可戴口罩,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用药,预防旧疾复发。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温差大使血管收缩,血压易波动。必须坚持每日监测血压,规律服药,清晨起床动作宜慢,注意头部保暖。
老年人及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是秋季腹泻和流感易感人群。家长和子女要特别关注其饮食起居,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
五、提示与结语
温馨提示:
1. 流感疫苗接种:白露是接种流感疫苗的黄金时期,尽早接种可在流感高发季前产生有效抗体。特别呼吁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及时来我院咨询接种。
2. 健康随访与管理: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秋季健康随访,提供个性化的养生建议。
3. 中医“治未病”服务:提供穴位按摩、膳食指导等保健服务,助您润肺防燥,增强体质。
白露是天气转凉的显著标志,也是养生的关键节点。让我们掌握科学的保健方法,细心呵护自身与家人的健康,享受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金秋时节!祝您白露安康,身心和润!
数据支撑来源:
1.《黄帝内经》
2.《神农本草经》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
来源: 科普医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