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划痕,一次手术,往往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永久的印记——疤痕。这是我们身体在损伤面前的一种妥协:用结缔组织迅速封堵创口,而非恢复原貌。这种时候,我们或许都会羡慕过电影里的“金刚狼”——无论受到多严重的伤害,身体总能迅速愈合,不留一丝痕迹。
拥有组织再生能力的金刚狼(《金刚狼》剧照)
近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文,他们在实验中成功“唤醒”了一种被进化关闭的再生机制,让小鼠本不能再生的外耳创口重新长出,甚至连软骨也能完整恢复。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距离组织的完美再生,又迈进了一大步?
探索之旅:寻找失落的“再生密码”
自然界充满了奇妙的多样性。在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中,蝾螈堪称“再生之王”,可以再造四肢、心脏乃至脊髓。
(图源:Zoological science.(2012).doi:10.2108/zsj.29.293.)
而在哺乳动物中,兔子、山羊、非洲刺毛鼠等物种,在耳朵被穿孔或损伤后,能够完美地再生出包括软骨在内的所有组织,恢复如初。
在荷兰黑带兔在外耳不同部位打孔31天后,其组织的再生恢复情况
(图源:J. Exp. Zool.(1980).doi.org/10.1002/jez.1402120211)
然而,其他大多数哺乳动物似乎早已在演化的长河中丢掉了这项本领,伤口只能以疤痕组织草草收场。这其中也包含了我们最熟悉的实验动物——小鼠和大鼠,而它们在约6500万年前,与兔子拥有共同的祖先。
部分胎盘哺乳动物演化树,其中,标绿色的物种拥有组织再生能力
(图源: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为什么亲缘关系不远的物种,在再生能力上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如果理解了它,我们是否就能重新开启组织再生的大门?这正是科学家们想要解开的谜题。
研究团队选择“耳朵”作为突破口,这是一个绝佳的模型。耳朵虽小,“五脏”俱全,包含了皮肤、软骨、肌肉、脂肪等多种组织,结构复杂;同时,它又暴露在体表,便于观察和操作,不像内脏器官那样难以研究。
小鼠的耳朵(图源:Pogrebnoj-Alexandroff|Wikimedia Commons)
为了找出兔子“能”而小鼠“不能”的根本原因,研究团队展开了一场堪称“细胞级”的侦探行动。
他们在兔子和小鼠的耳朵上制造了同样的小孔损伤,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分析等技术,捕捉到了组织修复过程中细胞表达的细微差异,最终发现:一种叫作“视黄酸(Retinoic Acid, RA)”的分子,是激活再生的关键。
视黄酸分子的球棍模型。黑色:碳;白色:氢;红色:氧
(图源:Jynto|Wikimedia Commons)
当研究人员为外耳打孔的小鼠补充视黄酸时,它成功引导了细胞进行组织重建。最终,小鼠外耳上包括软骨在内的所有缺失结构都得到了完整再生。相反,抑制兔子体内的视黄酸合成,则会阻碍其本来的再生能力,证实了其关键作用。
揭晓谜底:失灵的视黄酸通路
视黄酸是维生素A在体内的重要衍生物,它在细胞发育、组织修复中扮演着“信号司令”的角色。
研究发现,在兔子耳朵受伤后,其体内的视黄酸合成通路会被迅速激活,产生大量视黄酸来指导细胞进行有序再生。
而在小鼠体内,这条通路却在受伤后异常沉寂。这主要是因为一个负责合成视黄酸的关键“生产机器”——名为Aldh1a2的基因——在小鼠受伤后未能被有效启动。
ALDH1A2蛋白结构(图源:Emw|Wikimedia Commons)
同时,小鼠体内降解视黄酸的通路反而更加活跃。一来一回,导致小鼠伤口处的视黄酸严重短缺,细胞“群龙无首”,组织再生自然无从谈起。
无法组织再生的“一只耳”(《黑猫警长》剧照)
唤醒奇迹:重启再生开关
为什么小鼠体内的Aldh1a2基因在受伤后无法被正常激活呢?
研究团队推断,问题可能不出在基因本身,而在于控制该基因表达的“开关”——即特定的DNA调控序列(增强子)。他们认为,小鼠的这部分调控序列在演化中可能已经失去了功能。
将兔子基因中的增强子整合到小鼠的基因组中(图源: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于是,研究团队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将一个来自兔子的、功能完好的Aldh1a2基因调控元件,整合到了小鼠的基因组中,使其能够控制小鼠自身的Aldh1a2基因。
打开aldh1a2基因可以使小鼠重新激活组织再生能力
(图源: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结果证实,在这些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体内,来自兔子的调控元件成功地激活了小鼠自身的Aldh1a2基因。这使得小鼠细胞能够自主生产出足够的视黄酸,从而启动并完成了包括软骨在内的整个再生过程。
RA信号通路的激活恢复了小鼠耳廓缺失的内部结构,包括软骨
(图源: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也就是说,哺乳动物的再生潜能并未完全消失,它只是被演化“雪藏”了起来。只要找到正确的钥匙来启动,这个潜能完全可以被重新唤醒。
希望之光与漫漫长路
这项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研究,无疑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研究不仅揭示了哺乳动物再生能力为何在进化中被沉默,也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确的分子调控,将这段潜能重新唤醒。
当然,从修复小鼠的耳朵到再生人类的复杂器官,这之间仍有巨大的鸿沟,但这扇被尘封已久的大门已然开启一角。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能真正掌握身体自我重建的“语言”,将伤痕变回完整,将修复转化为重生。(刘若冰)
参考资料:
Weifeng Lin et al. ,Reactivation of mammalian regeneration by turning on an evolutionarily disabled genetic
switch.Science388,eadp0176(2025).DOI:10.1126/science.adp0176
https://phys.org/news/2025-06-silent-gene-revives-tissue-regeneration.html
A. E. Bely, K. G. Nyberg, Evolution of animal regeneration: Re-emergence of a field. Trends Ecol. Evol. 25, 161–170 (2010).
Williams-Boyce, P.K. and Daniel, J.C., Jr. (1980), Regeneration of rabbit ear tissue. J. Exp. Zool., 212: 243-253. https://doi.org/10.1002/jez.1402120211
审核:马润林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