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数据表示,多动症患儿中抽动症的共患率,大约有10%的多动症儿童伴有抽动-秽语综合征或多发抽动综合征;抽动症患儿中多动症的共患率:50%-60%的抽动障碍患儿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数据表示,约30%-50%的抽动症患儿会同时患有ADHD,而在ADHD患儿中,有10%-30%会出现抽动症状。

一、为啥抽动症和注意力差总是“组队”找上门?

孩子患上不自主的抽动行为不是因为孩子调皮,爱搞怪,而是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个:

1、大脑里的“信号员”出了小差错

大脑就像一个指挥中心,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这些“信号员”来传递消息,控制身体动作和注意力。一旦这些“信号员”分泌失控,多一点身体可能就忍不住做各种小动作,少一点,注意力就像断线风筝一样,容易飘走,出现走神分心。指挥中心乱了套,动作和注意力自然跟着出问题。

2、成长中躲不开的压力

不管是儿童期还是青少年期,因为对疾病不了解,所以在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审视时,更多的表现出紧张、敏感、胆小,这些小压力会让孩子的抽动行为更频繁,注意力也更难集中,越紧张越严重,越严重越紧张,就像绕不开的小圈圈。

3、拖后腿的坏习惯

作息不规律、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太长,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大脑休息。大脑没有休息好,“信号员”就没有力气干活,抽动和注意力差的问题就难好转。

还有父母忍不住的“关心”:作业怎么还没有写完?今天又抽动了吗?抽了多久?等等,这些话虽然是关心的话,但只会让孩子更有压力,反而帮了倒忙。

二、这两“小麻烦”不解决,会有什么影响?

别觉得抽动症就是小动作、注意力差慢慢能好,时间长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可不小:

1、学习上的“漏洞”越来越大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就像听故事漏了半截,老师讲的知识点没记住;写作业时一会儿走神、一会儿被抽动打断,错题越来越多。刚开始可能暂时某科成绩下滑,时间长了,知识漏洞越来越多,再想补就很困难了,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

2、心里的“乌云”会越积越多

学龄期的孩子因为抽动被嘲笑,或者因为注意力差跟不上大家的话题,可能会变得不爱跟同学玩,慢慢的就变得内向,成绩下滑又会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心里像是压了小石头,时间长了,可能会变得不开心,容易发脾气。

3、生活能力跟不上同龄人

注意力差还会影响生活习惯,比如忘带作业本、丢三落四,做事情没有规划,做作业不知道先写哪科等等,这些小问题看似不起眼,却会让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同学落后,长大以后,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都可能因为“没条理、不专注”而遇到麻烦。

其实,孩子出现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只要找对方法,从帮大脑“信号员”归位→减压力→调整生活等几方面一起努力,慢慢就能把这两个“小麻烦”赶跑。

来源: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