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2025年全国科普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主题号召,9月1日上午,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首场活动在河北省科技馆西广场拉开帷幕。河北首场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本次活动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河北省科技馆承办并联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地质环境检测院、邯郸市科技馆、石家庄市青少年宫、有关小学等多家单位参与。来自石家庄市建业小学和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小学部的师生、社会公众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工作者代表6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多元展示 寓教于乐
首场活动在馆内和馆外安排了展览、观影、科普表演、互动体验、研学带讲和燕赵学堂专题讲座等九个主题板块的内容,为参与者带来丰富多元的科学体验。
活动现场,各参展单位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展示项目。邯郸市科技馆精心准备的动植物立体展板,以生动立体的形式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之美;河北省地质环境检测院推出的科普展板系统介绍了地质环境科学知识,帮助青少年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科技馆带来的空气炮项目,通过互动实验直观演示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引得在场小朋友纷纷驻足观看、积极参与,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科普大篷车带来的机器狗,伴随音乐灵活完成翻滚、跳跃、作揖等动作,引来阵阵欢笑。
80幅青少年科学幻想画作,吸引了学生、家长和教师驻足欣赏、拍照记录。“机械之巧”“虚拟与现实”“探秘机器人”和“空气威力”四条主题参观路线,由科技辅导员引导观众深入体验各类展项,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科学原理。在便携互动区陈列了40件数学和物理类展品,鼓励观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超过九成的参与者认为互动体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兴趣。“地质环境监测专题展”邀请了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专家,现场讲解地质灾害的前兆识别和避险方法,实用性强,不少市民主动领取科普资料。科学实验秀《空气动力学》通过趣味演示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现象,观众踊跃参与,现场气氛活跃。
专家讲座 启迪思维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许大金博士在河北省科技馆燕赵学堂作了《神奇的种子》讲座,借助高清显微成像技术,带领观众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种子保护的重要性。
许博士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种子萌发的奥秘、顽强生长的生命力以及各种奇妙的传播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微小种子到参天大树的成长历程,启发青少年思考种子科技对人类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场小朋友纷纷表示,通过讲座不仅了解到种子种类的多样性,更惊叹于自然界传播方式的奇妙。石家庄市建业小学的师生,共150余人听取了科普讲座。
协同创新 展望未来
本次活动中,河北省科技馆还首次向公众展示球幕影院放映和辅助设备,工作人员现场讲解鱼眼镜头、激光投影等设备的核心技术以及发展历史。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河北省科普资源整合的优势和创新科普形式的能力。
未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科普团队将继续加强与各单位的深度合作,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通过更多元的科普活动和更精彩的科学展示,为青少年打造一场场丰富多彩的科普盛宴,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环境。
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负责人马春红研究员表示,将以全国科普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机制,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推动河北省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马春红 许大金
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来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