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消化道里的“高清神探”

别再以为胃肠镜是可怕的“吞剑表演”了!它其实是一根柔软纤细、自带高清摄像头的“探测管”,能够悄然进入你的消化道,清晰呈现内部结构。

胃镜从口腔滑入,沿途经过咽部、食管、胃腔和十二指肠,全程直播体内实况。肠镜则从肛门缓缓进入,开启一段逆向的“结肠之旅”,覆盖直肠至盲肠的全部大肠区域。什么炎症、溃疡、息肉,就连毫米级的早期癌变,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更令人惊叹的是,现代胃肠镜还配备了电子染色内镜(NBI)、光学放大内镜等高级功能,真正实现了“眼见为实”的精准诊断。

胃肠镜兼具诊断与治疗的功能。它不仅能发现病变,还能现场取样(活检)甚至直接切除息肉。这种“检查+治疗”一体化的模式,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大创伤和长恢复期,真正实现了微创医疗的理念。特别是对于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式,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摆脱了癌变的威胁。

为什么要请出这位“神探”?

早癌狙击高手:

很多消化道癌症(如胃癌、食管癌、肠癌)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它们像潜伏的刺客,悄无声息地生长,直到晚期才露出狰狞面目。胃肠镜却能一眼识破黏膜的“伪装”,在癌前阶段就及时干预。例如,90%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这个过程通常需要5-10年时间,给了我们充足的干预窗口。肠镜不仅能及时发现这些“潜伏者”,还能当场“拆除炸弹”,从根本上阻断癌变。

症状解读专家:

经常胃痛、反酸、腹胀?突然消瘦、贫血、黑便?这些症背后可能是炎症、溃疡、息肉甚至肿瘤。胃肠镜能精准定位“元凶”,避免盲目用药或延误治疗。

疗效评估帮手:

治疗之后效果如何?药物管用吗?息肉切干净了吗?这些问题单凭主观感受很难回答,而胃肠镜提供了客观评价的标准。复查胃肠镜,就像拿出一把“标尺”,客观评估治疗效果,让你安心,也让医生放心。

谁该做胃肠镜?这些信号别忽视

这些人群建议做胃镜:

反复上腹痛、胀气、反酸、恶心——这些可能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早期信号

无故消瘦、食欲不振、频繁打嗝——可能是吸收障碍或消耗性疾病

呕血、黑便,疑似消化道出血—需要立即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

其他影像检查异常,需进一步确诊—胃肠镜可提供最直接的诊断

有胃癌家族史或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建议40岁以上即使无症状也做一次筛查!

这些人群别忽略肠镜:

长期腹泻、便秘、便血、大便变细——排便习惯改变是肠道疾病的重要信号

不明原因贫血、体重减轻——可能是慢性消化道出血导致铁丢失,需要排除肿瘤可能

有肠癌或息肉家族史——肠癌重要的风险因素

息肉或肠癌术后定期复查—术后随访防止复发

推荐40岁以上人群做肠镜摸底!

无痛胃肠镜:轻松睡一觉,检查就完成

说到“胃肠镜”就头皮发麻?快丢掉旧观念!现在的无痛胃肠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采用静脉麻醉技术,只需注射少量镇静药物,你就仿佛进入一场甜美的梦乡。一觉醒来,检查已完成,没有任何痛苦记忆!

当然,无痛胃肠镜并非人人适合。检查前,麻醉医生会详细询问你的健康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尤其是有严重心肺疾病、药物过敏史、怀孕早期等情况需要特别评估。专业麻醉医生会全程守护,确保安全无忧。

准备指南 & 术后贴士:做好这些,检查更顺利

检查前的准备直接影响检查效果,请务必认真对待:

饮食调整阶段:

检查前1-3天:开始低渣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推荐白米饭、面条、豆腐、蒸蛋等易消化食物

特别要避开带籽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草莓)、西红柿、杂粮、绿叶蔬菜等

检查前1天:只能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清汤等

禁食禁水阶段:

禁食6-8小时,禁水4小时(清空肠胃,视野更清晰)

肠道准备(针对肠镜):

按要求服用泻药,通常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饮用大量清液,直至排出物

为清水样。

其他准备:

无痛检查须有亲友陪同,术后当天禁止开车及高空作业

主动告知医生病史与用药史(尤其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药)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方便检查

检查后注意事项:

普通检查2小时后可饮水和进食软食。建议从清淡流质开始,如米汤、稀粥,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若进行活检或息肉切除,需特别注意:

连续几天温凉软食,避免辛辣、粗糙、过热食物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防止创面出血

注意观察大便情况,轻微带血可能正常,但大量出血需立即就医

如出现剧烈腹痛、持续便血、发烧、呕吐等症状——请立即就医!这可能是并发症的信号,需要及时处理。

三大误区,一一破解!

“没症状,就不用做?”

错!很多早癌毫无征兆,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定期筛查可以在“沉默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太痛苦,坚决不做!”

无痛技术非常成熟,检查过程如同舒适睡眠。很多人检查后的共同感受是:“就这么结束了?我什么感觉都没有!”

“取活检=得了癌?”

活检仅用于明确诊断,许多良性病变(如炎症、息肉)都可能取样,千万别自己吓自己!取活检不代表就是癌症。相反,它是医生负责任的表现,目的是为了给你最准确的诊断。

胃肠镜是消化道疾病筛查的“金标准”,更是一项真正能救命的健康投资。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早期发现永远胜于晚期补救。现代医学已经让胃肠镜检查变得安全舒适,请不要因害怕或拖延,给健康埋下隐患。给自己一个“镜”会,未来才更有“胃”来!

作者:王彭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审核

隋爱霞 河北省人民医院 肿瘤六科 主任医师

沈永青 河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河北中医药康养照护研究重点实验室 教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