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4:对于无症状的普通人群,低剂量 CT 筛查胸腺肿瘤的效益和风险如何平衡,未来是否有可能通过改进技术或筛查策略使其成为可行的筛查手段?
核心观点:筛查应聚焦高风险人群而非普通人。
观点解读:比如有家族遗传史、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的人,患胸腺肿瘤风险更高。针对这些人群筛查,既能节省资源,又能提高发现真正患者的效率。
问题5:目前对于体检或意外发现的前纵隔小结节,不同指南的处理建议存在差异,如何制订更统一、更精准的处理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病情?
核心观点:动态监测调整策略。
观点解读:对选择观察的患者,需长期规律复查,若结节大小或特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比如随访中发现增大,可能转为手术或活检,确保病情不延误。
问题6:对于难以通过常规检查明确诊断的胸腺肿瘤,是否有必要开展多学科会诊,综合判断病情,若开展,各学科应如何协作?
核心观点:多学科协作提升诊疗精准性和效果。
观点解读:MDT 整合各科意见,快速解决疑难问题,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既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又能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