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都愿意选择猫咪作为自己的宠物。有资料显示,2021年宠物猫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宠物狗的数量。而截至2024年,我国宠物猫的数量已经达到了7153万只!有时候你想和刚认识的朋友增进关系的时候,秀一秀自家的宠物猫照片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宠物狗、宠物猫数量。图源:www.hangyan.com
不过在你撸猫秀猫的同时,不知道有没有想过,在我们驯化猫作为宠物的同时,家里的猫咪其实也在“驯化人”。
要探究猫咪如何 “驯化” 了人类,不妨先回溯它们走进人类生活的历程。基因研究显示,现代家猫的 DNA 与非洲北部原生野猫种群几乎完全吻合。科学家推测,当人类迈入农业社会后,储存的谷物会吸引大量老鼠,野猫被人类聚居区里的老鼠等小型猎物吸引,逐渐靠近人类的生活圈;人类为减少鼠患、保护粮食,容忍这些野猫甚至主动收留,双方逐渐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这些野猫也由此逐步演变为最早的家猫。
捕食老鼠的家猫。图源: ar.inspiredpencil.
在古埃及,人们对猫的痴迷更是刻入文明基因:除了供奉象征爱与生育的猫头女神巴斯特,家庭中饲养的猫咪若不幸离世,全家人会剃去眉毛以示哀悼,更会将猫制成木乃伊陪葬在墓穴中,足见其地位之特殊。到了罗马时代,猫咪依然是航船上不可或缺的 “捕鼠官”。这些史料共同印证着:当时的人类已在各类场景中广泛饲养猫咪。
上海博物馆中展示的猫木乃伊
而在世界的东方,早在 5500 年前,中国的先民就曾尝试驯化豹猫,其最初的作用同样是捕鼠。但是,豹猫野性难驯,进入人类聚居区的它们除了捉耗子,也会攻击家禽。因此即便它们和先民相伴超过3500年,但是从来没有被驯化。它们和人类的关系更像是共栖共生关系。
随着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日益繁荣,来自西亚、北非的家猫传入中国。它们凭借更为温顺的性格,一举 “击败” 了豹猫,成为古人身边亲昵的 “狸奴”。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这一时期的猫咪都未经过人类的刻意选育,它们的品种分化纯粹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明宣宗朱瞻基绘制的《狸奴图》
家猫和狮子,鸵鸟一样,
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沿着丝绸之路而来的外来物种。
如今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宠物猫,其系统选育其实始于 19 世纪中叶。换句话说,人类对猫咪真正意义上的选育,严格算来不过二百余年。因此,与猪、狗等人类很早就开始选育的家畜相比,猫咪身上至今仍留存着许多属于野生动物的桀骜与不羁。
缅因猫。图源:本人拍摄
当人类开始对猫进行驯化的时候,人与猫便开始了一场“双向奔赴”。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莫名听到了婴儿的哭声。走过去一看却发现是一只猫。其实,这就是喵星人拿捏人类的一步。
2009年,科学家Karen McComb和他的团队通过研究猫咪的声音展示了惊人的发现。他们录制了10只猫咪在两种场景下的声音 —— 一是 “求食时的呼噜声”(如对着主人喵喵叫并伴随呼噜),二是 “平静状态下的呼噜声”(如安静休息时)。
之后对两种声音进行了声学对比。结果发现求食时的呼噜声中,除了常规呼噜的低频振动(约 25-150Hz),还叠加了类似人类婴儿哭泣的高频成分(约 220-520Hz)。而参与实验的50位人类志愿者(包括养猫和不养猫的人)也表示自己听到含有高频 “哭声” 成分的求食呼噜声,更能让人类产生 “想要回应” 的冲动,且这种反应与志愿者是否养猫无关。
也就是说,在和人类相处的过程中。有些猫咪利用了人类对婴儿哭声的本能反应,将自己的叫声拟态成人类婴儿的哭声。从而更高效地促使人类满足其需求(如喂食、关注)。这项研究首次从声学角度证实了家猫对人类的 “主动影响”,打破了 “猫的呼噜声仅为被动情绪表达” 的传统认知,揭示了猫咪在驯化关系中并非完全被动,而是通过进化形成了针对性的 “沟通技巧”。
猫咪求食的叫声和平常状态下的叫声对比。图源:.sciencedirect
猫咪的 “拟婴” 策略并非只体现在声音层面,外表上的 “婴儿化” 同样显著。生物学家提出的 “婴儿图式” 概念,正是解释这一现象的关键 —— 婴儿所具有的大头、大眼睛、圆脸等特征,能天然触发人类的积极情感,进而催生照顾与保护的本能。这一机制不仅适用于人类婴儿,在其他动物身上也同样奏效,而家猫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许多家猫的圆脑袋、大眼睛与饱满额头等特征,几乎是人类婴儿的 “动物翻版”,完美契合了 “婴儿图式” 的核心特征。更有趣的是,相关研究发现,当人与猫进行每分钟 3-5 次的 “同步眨眼” 时,双方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会同步提升 23%;经历过这种 “眨眼交流” 的人猫组合,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会同步下降 23%,而催产素浓度的升幅也达到 19%。这些生理层面的变化,足以让人类对猫咪产生难以抗拒的关爱与呵护欲。
笔者伯父家中饲养的橘猫“肥仔”,可见它已经有了相当圆润的脸。
图源:本人拍摄
有研究认为当人与猫进行每分钟 3-5 次的 “同步眨眼” 时,双方体内催产素含量会升高。图源: best-wallpaper.net
从最初因捕鼠走进人类生活,到如今用呼噜里的高频哭声、圆眸圆脸等唤醒人类的呵护欲。这场双向奔赴里,与其说人驯化了猫,不如说彼此在共生中找到了最惬意的相处之道。
参考资料:
Masqueradetheheart. (2025, February 13). Pets in Ancient Egypt - Egypt Museum. Egypt Museum. https://egypt-museum.com/pets-in-ancient-egypt/
McComb, K. (2009). The cry embedded within the purr. Current Biology, 19(13), R507–R508. https://doi.org/10.1016/j.cub.2009.05.033.
Jack, S., & Carroll, G. A. (2022). The Effect of Baby Schema in Cats on Length of Stay in an Irish Animal Shelter. Animals, 12(11), 1461. https://doi.org/10.3390/ani12111461.
Tasmin H, Leanne P, Jemma F, et al. The role of cat eye narrowing movements in cat human 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10 (1).
作者:千禧君
审核:刘颖 李培元
审核专家:李颖超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科普与社会教育中心主任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