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心猿意马

【释义】:心思像猿猴一样跳跃不定,像马儿一样奔驰不停。形容心思不集中,浮躁不安,难以控制。

【出处】:出自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后多见于佛道文献,如《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中也用“心猿意马”比喻难以调伏的散乱之心。唐代诗人罗隐亦有诗云:“欲驻心猿意马频,百年光景似奔轮。”形象地描绘了人心难以安定的状态。

【拓展】:“心猿意马”常与“三心二意”“神不守舍”等词义相近,强调注意力分散、心神不宁的状态。例如:张云在部门负责人应聘期间总想刷手机,真是心猿意马;面对多个工作项目同时推进,若不能集中精力,很容易陷入心猿意马的困境。反义词如“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则形容人专心致志、心神安定。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猿”和“马”,分别代表灵长类中活泼好动的猿猴与善于奔跑的骏马。猿猴天性机敏好动、难以驯服,马儿则自由奔放、难以约束,二者共同构成“心神不定”的生动意象。现实中,猿类智商高、情绪丰富,马类感知敏锐、记忆力强,二者都是极具灵性的动物。

小档案

名称:猿

英文名:Ape

学名:猿(如黑猩猩 Pan troglodytes)

身高:0.7~1.7米(站立)

体重:30~70千克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

传奇指数:★★★★☆

魅力靓照:

机智灵动的黑猩猩(图片来源:包图网)

憨态可掬的红猩猩(图片来源:包图网)

外形特征:

体型匀称,四肢灵活,手指细长能抓握,面部表情丰富,眼神聪慧,毛发多为黑色或棕色。

生活习性:

群居生活,社会结构复杂,能使用工具(如用树枝掏蚂蚁)、表达情绪,甚至有一定的自我意识。

成长繁衍:

妊娠期约8~9个月,每胎通常1仔,幼崽依赖母亲长达数年,学习生存技能。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雨林中,如黑猩猩、长臂猿等。

奇闻轶事:黑猩猩会“骗人”?真的假的?真的!

你以为只有人类才会“蓄谋已久”?黑猩猩可是动物界的“策略大师”!科学家曾观察到一群黑猩猩悄悄合作“偷粮”的精彩戏码:一只雄性黑猩猩故意在饲养员面前假装打架,吸引注意,而它的同伴则趁机溜进储藏室偷走香蕉。更惊人的是,它们还会提前藏起石头工具,等到坚果成熟的季节,集体用石头砸开硬壳——这不是本能,而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行为”。这些行为不仅需要高超的智力,更需要社会协作和欺骗能力,简直是一场“猩球谋略”的现实版!

来源: 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