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甘腾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审核:李勇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
袁忠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
人口老龄化加剧下,老年糖尿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对这一群体而言,自我管理是稳定血糖、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不少老年糖友困惑于血糖忽高忽低,其实饮食、运动、监测、用药乃至情绪等细节都可能影响血糖,自我管理并非难题,而是日常所需。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老年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后发生的糖尿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到60岁以后的糖尿病。
二、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老年糖尿病的危害
1.心血管疾病:易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其风险是普通老年人的2~4倍。
2.视网膜病变:早期视力模糊,晚期可致失明,是老年人失明的首要原因之一。
3.肾脏损害:肾脏受累时,会逐渐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下降,最终可能进展为尿毒症,需要透析维持生命。
4.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肢体麻木、刺痛、感觉减退,不仅影响日常活动,还可能因足部外伤后感知迟钝而诱发糖尿病足,严重时需截肢。
5.感染风险增加:高血糖削弱免疫,细菌更易生长;神经血管损伤致伤口难发现、更容易感染。
6.血糖控制困难: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更差,降糖治疗中若出现低血糖,可能引发昏迷、跌倒,甚至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进展。
7.生活质量下降:危害相互叠加,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短预期寿命。
8.增加死亡率:心脑肾血管病变致命,突发高/低血糖危险,感染难控伤口不愈,多重打击增加死亡风险。
四、老年糖尿病管理
(一)饮食管理
1.控制总热量:根据身高、体重、活动量等计算每日所需热量,避免过量进食。
2.均衡营养: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均衡摄入。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定时定量: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建议少量多餐,每日5~6餐为宜。
(1)早餐(7:00-8:00):开启一天的能量
主食:杂粮馒头、全麦面包、燕麦粥等,提供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水煮蛋、牛奶、豆浆等,补充优质蛋白。
蔬菜:凉拌黄瓜、番茄等,增加膳食纤维。
(2)加餐(上午10点):苹果(100 g)
(3)午餐(12:00-13:00):承上启下,补充能量
主食:杂粮饭、荞麦面等,控制血糖波动
蛋白质:清蒸鱼、瘦肉、豆腐等,提供优质蛋白。
蔬菜:清炒绿叶蔬菜、菌菇类等,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4)加餐(16:00):酸奶(100 g)
(5)晚餐(18:00-19:00):清淡为主,避免过量
主食:杂粮粥、红薯等,易消化且升糖指数低。
蛋白质:豆制品、鸡肉等,避免过量摄入红肉。
蔬菜:凉拌菜、清炒蔬菜等,增加饱腹感。
4.食物选择:
主食:选择粗粮杂粮,如燕麦、荞麦、糙米等,控制精米白面的摄入。
蔬菜:多吃绿叶蔬菜、菌菇类等,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果: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梨、柚子等,控制摄入量。
蛋白质:选择鱼、虾、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
脂肪: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等,控制动物油的摄入。
5.饮食禁忌: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如糖果、蛋糕、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
(二)药物管理
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不要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与医生沟通药物调整。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以防低血糖。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1.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一线用药,适用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格列奈类药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适用于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片,适用于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鼻咽炎等。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适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2.注射降糖药
胰岛素:适用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或合并急性并发症的患者。
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餐时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运动管理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瑜伽等。
散步:适合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建议饭后1小时左右开始散步,每次30~60分钟,速度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40~60分钟。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瑜伽:选择一些简单的瑜伽姿势,如树式、山姿等,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40分钟。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特别提醒:运动前后监测血糖,以防低血糖发生。
(四)血糖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推荐每日至少监测4次,特别是在开始新的饮食或运动计划时以及在有症状变化时。
图8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记录与分析: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图9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心理管理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参加糖尿病教育活动: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2):147-189.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