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 琳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沙如拉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胸膜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原发于胸膜、侵袭性高的恶性间皮肿瘤,主要与长期接触石棉有关。由于该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面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近年来,营养疗法在癌症管理中的作用愈发受到重视。优质营养不仅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减轻治疗副作用,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抑制肿瘤进展,从而达到“吃对抗癌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胸膜恶性间皮瘤?

胸膜恶性间皮瘤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吸入或接触石棉纤维慢性炎症后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致使胸膜内间皮细胞异常增生。其病程复杂、复发率高,是一种预后较差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常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消瘦及全身疲乏等症状。

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已经转移。因此,除了在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上不懈努力外,改善患者整体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多学科管理模式逐步推广,综合手术、化疗、放疗及新型靶向药物成为常见手段,而营养治疗被视为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养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性

人体对抗肿瘤的免疫功能与充足的营养密不可分。优质蛋白质、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功能发挥,有助于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对于胸膜恶性间皮瘤患者而言,饮食中的抗氧化成分(如维生素C、E等)可以中和因化疗或放疗而产生的自由基,降低细胞损伤,减轻治疗副作用。

许多癌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问题,恶病质更是威胁生命的危险状态。由于肿瘤和治疗引起的炎症反应、食欲缺乏和代谢异常容易导致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进而造成肌肉流失、体重下降及生活质量下降。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稳定体重,提高治疗耐受性。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炎症与氧化应激状态在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许多研究表明,一些功能性食物或活性物质(如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黄酮等)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对癌症进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2]。通过饮食获得这些天然抗氧化物质,可帮助调节体内炎症状态,从而对抗癌症的恶性进程。

胸膜恶性间皮瘤患者的营养需求

癌症患者的代谢与健康人不同,肿瘤细胞会争夺营养,导致患者出现“癌症恶病质”,表现为肌肉流失、体重下降、疲劳等。

提高蛋白质摄入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蛋白质代谢加速及消耗增加,因此在每日饮食中确保足量的优质蛋白质十分重要。除了常规肉类、鱼、蛋、奶及豆制品外,可适量加入高蛋白的乳清蛋白粉、蛋白浓缩液等制品,帮助恢复肌肉力量。

建议摄入量可根据患者体重和具体病情调整,一般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2~1.5克/公斤体重。如有肾功能问题,则需在营养师指导下慎重选用。

多样化蔬果摄入

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大量抗氧化物,能有效中和化疗引起的氧化应激,并提供可溶性纤维促进肠道健康。建议每日摄入五色蔬果,即红、黄、蓝、绿、紫多种颜色的食材,以保证各类抗氧化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取。例如:红色:西红柿、红椒、草莓;黄色:胡萝卜、南瓜、橙子;绿色:菠菜、青椒、西蓝花;蓝/紫色:蓝莓、紫甘蓝;白色:花椰菜、大蒜等。

利用植物化学物质增强抗癌功效

许多蔬菜中的多酚、类黄酮以及硫化物等活性成分被认为具有抗癌作用。建议患者日常饮食中可加入大蒜、洋葱、姜黄、绿茶等食材或饮品,这些天然的植物化学物质有助于调节体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提升细胞抗损伤能力。

适度摄入健康脂肪

炸制或高温烧烤食品中的油脂常含有对机体不利的反式脂肪酸,而优质植物油、鱼油中的健康脂肪不仅有益于细胞膜结构,还能发挥抗炎作用。建议每日摄入橄榄油、亚麻籽油、深海鱼油等,并注意脂肪总量的控制,使饮食中的脂肪比例维持在总能量摄入的20%~30%。

保持饮食易消化且多样化

由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胸膜恶性间皮瘤患者很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此时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就餐时可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鸡汤、粥类、蔬菜泥等。与此同时,保持膳食多样化和合理烹饪,避免油炸和过烫食品,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补充微量营养素与功能性食物

在确保基本膳食均衡的前提下,专家建议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C和B族)、矿物质(钙、铁、锌等)及抗氧化剂,以支持免疫系统和细胞修复。部分患者可能因治疗副作用导致微量营养素不足,通过口服补充剂或营养强化食品能起到迅速改善状态的作用。不过,补充微量元素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或不当搭配产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抗癌食物推荐有: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花椰菜、卷心菜等)含硫代葡萄糖苷,具有抗癌特性;②浆果类(如蓝莓、草莓、黑莓等)富含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强;③大蒜和洋葱含硫化合物,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④绿茶富含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可抑制癌细胞增殖;⑤蘑菇(如香菇、灵芝、舞茸等)含β-葡聚糖,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特殊人群和个体情况的注意事项

胸膜恶性间皮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而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这部分人群在营养方案设计时须考虑多种疾病的综合要求,控制总热量摄入的同时,还需注意低盐、低糖及低脂饮食。此外,年长患者消化功能较弱,应尽量选择易于吸收的细软食物,必要时进行分阶段调整。

手术后患者常面临伤口愈合和体力恢复的双重要求,此时高蛋白、适量高能量的饮食尤为必要;而在化疗过程中,侧重于减轻胃肠道刺激与平衡电解质则显得更加重要。针对不同治疗阶段,饮食建议应动态调整,充分征询主治医生和营养师的意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食品存在敏感或过敏反应,在饮食中应尽量避免已知过敏原。此外,某些药物与特定食品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如高钾食物对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药物的患者不利),因此,在调整饮食前需详细咨询医疗专家,确保饮食与药物治疗协调一致。

结语

胸膜恶性间皮瘤虽然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但通过医药、放疗、手术、靶向治疗等多学科综合干预,患者依然有机会延长生存期与提高生活质量。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营养干预成为重要的辅助措施。优质膳食不仅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减轻治疗副作用,还可能通过改善机体免疫水平、调节炎症状态对抗癌细胞的生长发挥积极作用。在实际应用时,请患者务必与主治医生和专业营养师密切配合,根据个体病情、体质差异和治疗阶段,制定最适合自身情况的营养方案。只有在个体化、精准干预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达到“吃对抗癌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Wang X, Li Y, Zhang H. Flavonoids in dietary plants and their anticancer properties[J].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1, 12, 678926.

[2]Zhai YL, Hui BD, Cai J, et al. Studie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enoids and cancer risk[J].Food Science,2023, 12(23), 1-10.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