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关注他人的穿搭,但若低头看到一双“跑偏”的脚——大拇指向外撇,根部鼓起一个明显的包,难免会让人觉得可惜。这就是困扰很多人的拇外翻,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悄悄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全方位解读拇外翻,带你彻底搞懂这个“足部小麻烦”。

拇外翻:不止是脚趾变形那么简单

拇外翻,在医学上被称为“拇趾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简单来说,就是大脚趾向外侧倾斜,而根部的跖骨则向内侧突出,形成一个明显的骨性隆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骨拐”。

这种畸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早期可能只是大脚趾轻微倾斜,随着时间推移,倾斜角度越来越大,隆起的骨头越来越明显。除了影响足部美观,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隆起部位与鞋子摩擦,形成红肿、疼痛的拇囊炎;脚趾相互挤压,第二、三脚趾变形,甚至出现鸡眼、老茧;严重时,整个足部的受力平衡被打破,走路时会感到明显疼痛,甚至影响正常步态。

很多人觉得拇外翻只是“颜值问题”,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个足部健康预警信号。了解拇外翻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疑问解答:关于拇外翻的常见误区

疑问1:不穿高跟鞋,为啥也会中招?

不少人觉得拇外翻是高跟鞋的锅,但其实,长期穿不合适的鞋才是主要诱因。所谓不合适的鞋,这里的“不合适”并不单单指高跟鞋,而是指所有不合脚、过紧、过尖及过窄的鞋,比如选择的运动鞋或平底鞋如果不合脚、过紧、鞋头过尖过窄,同样可能憋坏脚趾。

-鞋头过尖:将脚趾挤压在一起,迫使大脚趾向外侧倾斜,长期穿着破坏脚趾正常排列。

-鞋身过紧:限制足部自然活动,增加脚趾间压力,导致关节变形。

-鞋底过平或缺乏支撑:让脚跟固定不稳,持续挤压、摩擦脚趾。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追求款式而选择了不合脚的鞋,比如尖头平底鞋、过紧的运动鞋等。尤其是青少年,处于足部发育阶段,穿不合适的鞋更容易导致骨骼变形。

温馨提示:选鞋时别只看款式,舒适度永远是第一位。试鞋时最好穿袜子,双脚都穿上后站立行走几步,感受脚趾是否有挤压感,脚跟是否稳固,鞋头是否有足够空间让脚趾自然舒展。哪怕是打折促销的爆款,不合脚也别勉强上脚哦!

疑问2:男生也会得拇外翻吗?

据统计,我国拇外翻的发病率约为12%,女性因穿鞋习惯,如更爱穿尖头鞋、高跟鞋等,导致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但男性也并非免疫体。除了穿鞋不当,遗传是重要原因——如果父母有拇外翻,子女患病风险会明显增加;此外,本身有扁平足、韧带松弛、跟腱挛缩等问题,也会让拇外翻更容易找上门。

温馨提示:无论男女,只要属于上述易感人群,选鞋时更要挑剔,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定期观察足部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疑问3:网上的自测方法靠谱吗?

网上流传着不少拇外翻自测法,比如用A4纸垫脚拍照对比。但这种方法只能发现已经出现明显畸形的情况,对早期或轻微症状的判断意义不大。实际上,专业检查远不止看外形,医生会观察站立位、坐位时的足部状态,检查足部神经、血管功能,甚至评估走路姿势。

温馨提示:自测只能当提醒,发现异常还是要找骨科或足踝外科医生,让专业人士来判断!

疑问4:不痛就不用管?

有人觉得拇外翻不疼不痒,顶多影响美观,没必要处理。但其实,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

-大脚趾根部鼓起的包反复发炎、疼痛

-脚趾重叠、挤压,形成老茧、鸡眼,走路时又痛又硌

-严重时影响步态,甚至连累膝盖、腰部出现不适

温馨提示:别等疼得走不动路才重视!早期干预能避免病情加重,治疗也更简单。

得了拇外翻,该怎么治?

拇外翻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症状表现以及患者需求来决定,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保守治疗:适合轻度畸形、症状不明显的情况

保守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防止畸形进一步加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选对鞋子:穿宽松、圆头、有一定支撑性的鞋,避免鞋头过尖或过紧,减少对脚趾的挤压。

-使用矫形器具:在医生指导下佩戴拇外翻矫正器,缓解脚趾压力,延缓畸形进展。

-锻炼足部肌肉:通过抓毛巾、踮脚尖等动作增强足底肌肉力量,改善足部稳定性。比如抓毛巾练习,光着脚坐在椅子上,将毛巾平铺在地面,用脚趾反复抓握毛巾,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2-3次;踮脚尖练习:双脚并拢站立,缓慢踮起脚尖,保持3-5秒后放下,重复10-20次,每天2-3次;脚趾分离练习,用手指将脚趾逐个分开,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5-10次,每天2-3次。

-物理治疗:如果出现轻微疼痛或炎症,可以采用温水泡脚、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方法减轻炎症和疼痛。

-缓解疼痛:如果出现炎症、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温水泡脚、涂抹外用消炎药膏,或口服止痛药暂时缓解。

手术治疗:适合畸形严重、疼痛明显,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

当保守治疗无效,大脚趾外翻角度过大、出现明显疼痛或脚趾重叠时,可能需要手术。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恢复足部功能。手术方式有很多种,比如:

-切除鼓起的包;

-调整脚趾关节的位置,让大脚趾回归正常角度;

-严重时可能需要融合部分关节,增强稳定性。

术后遵医嘱休息、康复锻炼,大部分人能恢复正常的足部功能和外观。

温馨提示:手术虽然能有效矫正畸形,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术后仍要注意穿鞋习惯,避免穿不合适的鞋,否则可能导致拇外翻复发。同时,要定期复查,监测足部恢复情况。

预防拇外翻:从生活细节做起

拇外翻的发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以下这些小细节,值得我们关注:

从小关注足部发育: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足部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意给孩子穿合适的鞋,避免穿尖头鞋、过紧的鞋,定期检查孩子的足部形态,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选鞋有讲究:成年人选鞋时,要遵循“宽松、圆头、合脚”的原则,鞋跟高度不宜超过3厘米,鞋底要有一定的弹性和支撑性。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尖头鞋,尤其是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时。

控制体重:体重过重会增加足部的负担,容易导致足部畸形和损伤。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轻足部压力,预防拇外翻的发生。

适当锻炼足部肌肉:日常可以多做足部锻炼,如抓毛巾、踮脚尖等,增强足部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足部的疲劳和压力,容易诱发足部问题。工作间隙要适当休息,活动一下足部,缓解疲劳。

拇外翻看似是小问题,却可能悄悄影响生活质量。与其等它变丑又添痛,不如从现在开始呵护双脚。记住,足部健康无小事,选一双合脚的鞋,发现异常及时检查,让双脚既能稳稳走路,又能保持高颜值!

作者:徐东为 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医院 骨脑外科 主治医师

陈轩 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医院 泌尿外科 主管护师

审核:王煊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