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忙碌之后,回家吃着一顿热腾腾的晚餐:香喷喷的米饭配上炒菜,却不知不觉中,体内“能量工厂”——线粒体,悄然“罢工”了。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许多人面对的现实!
2型糖尿病(T2D),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它不像1型糖尿病那样由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细胞引起,而是逐渐发展而来,通常源于生活方式因素,如高果糖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等,导致身体对胰岛素“麻木”(胰岛素抵抗),血糖控制失衡。
在2型糖尿病的初期,可能只觉得疲惫、口渴、多尿等轻微不适。但长期下来,它会损伤心脏、肾脏和神经。更揪心的是,许多的高血糖查不出明确病因,只知道它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
今年,一项突破性研究揭示了2型糖尿病的这个隐秘元凶:线粒体功能失调。这项研究发表于2025年2月的《科学》(Science)杂志,由密歇根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科学团队完成。


【论文简介:该研究揭示了当线粒体功能受损时,会通过激活一种称为综合应激反应(ISR)的信号通路,向细胞核发送“逆行信号”。这会导致代谢组织(如胰腺β细胞、脂肪细胞、肝细胞)的身份丢失和功能去成熟化(dédifferentiation),即无法维持其特异性的细胞功能和成熟状态,从而引发如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反之,抑制ISR通路(例如使用ISRIB药物)则能逆转这一过程,恢复细胞的成熟身份和功能。这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潜在靶点。】

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方向,强调线粒体不仅仅是一个“能量供应站”,还通过一种“逆向信号”机制影响细胞的“身份”和“成熟度”。简单说,就是线粒体出了问题,会处在一个消极怠工的状态,并向细胞总部(细胞核)发送错误指令,让关键代谢组织(如胰岛β细胞、肝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退化”成不成熟状态,从而加剧2型糖尿病。这项研究基于人类胰岛样本和小鼠动物模型,首次证明了线粒体的质量控制缺陷是糖尿病发展的统一机制,而不是单纯的能量短缺或细胞死亡。
一.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和“信号指挥官”
先看一下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里的微型发电站,通过氧化磷酸化(OXPHOS)过程,将食物转化为ATP(腺苷三磷酸),就像汽车发动机把汽油变成动力一样。
但线粒体的作用不止于此,它有自己的DNA(mtDNA),也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来维护:包括基因组完整性(保持DNA不损坏)、动态变化(融合和分裂以适应需求)和更新(通过自噬清除坏掉的部分)。如果这些控制系统出问题,线粒体就会产生缺陷,比如mtDNA减少、结构扭曲或呼吸能力下降。
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β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的“卫士”)的线粒体质量控制严重受损:mtDNA含量降低,线粒体基因表达减少,自噬(mitophagy)过程受阻。这不是因为肥胖本身(研究用高脂饮食小鼠模型证实→单纯肥胖不会引起这些缺陷),而是糖尿病的核心病理。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针对CLEC16A、TFAM和Mitofusins等关键基因)模拟这些缺陷,结果显示:线粒体问题让胰岛β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的卫士)“失去了身份”——此时的胰岛β细胞不再是成熟的胰岛素生产者,而是退回到了不成熟状态,表达出幼稚标记物(如ALDH1A3和CD81位点),丢失成熟了的标记(如GLUT2和UCN3)。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厨师突然的“失忆”,菜烧得乱七八糟,让血糖控制失败。
更惊人的是,这种“退化”不是通过细胞死亡(或凋亡)发生的,而是线粒体发送了“逆向信号”(retrograde signaling)激活了“整合应激响应系统”(ISR)。


二.“整合应激响应系统”ISR:细胞的“应急警报系统”
“整合应激响应系统”ISR就像细胞自身的“应急警报系统”。当线粒体损伤时,它磷酸化EIF2α蛋白,稳定ATF4转录因子,引发基因表达变化,导致细胞优先“求生”而非“功能优化”。这好比工厂的机器坏了,但工厂不会直接关门,而是向老板发了个错误信号--我还能继续生产!这就让整个工厂转向了“低效能模式”,员工切换到“整修机器”的状态,而不是生产。
这种现象在肝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的研究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现象:即肝细胞表达出更多的幼稚标记(如AFP),棕色脂肪细胞丢失了热产生基因(如UCP1),最终导致脂肪肝和代谢紊乱。
这项研究发现了,线粒体缺陷是糖尿病等多代谢病的“统一机制”。它并不是简单的能量不足,而是通过“整合应激响应系统”ISR重塑了染色质,改变了基因“开关”,让细胞“退回青春状态”——但这是个有害的青春,会让机体组织功能衰退。幸运的是,研究也证明了这个过程的可逆:即用ISR抑制剂(ISRIB)治疗小鼠,就恢复了β细胞的成熟度和质量。这样,不仅改善了血糖控制,还不会影响正常的细胞。
这个发现很有意思:摄入很多高果糖和高脂的食物,可能在无形中“轰炸”了线粒体,导致氧化应激(ROS自由基过多,产生过多工厂废气污染),并让质量控制系统崩溃。如同那些胡吃海喝后疲惫的日子,身体好像在喊:“我的能量工厂也需要保养休息!”一样。而在生活中,则可以通过饮食调整,照顾线粒体,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三.饮食护航里的建议:从低GI/GL到线粒体的友好食物
好消息是,饮食能直接影响线粒体健康。研究虽未直接测试饮食,但其发现指向了两个方向: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减少ISR激活)和补充抗氧化剂(减轻线粒体氧化损伤)。
我们知道,低血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的食物能够稳定血糖,减少线粒体应激;而富含抗氧化剂的蔬果则含有天然抗氧化剂。
1.低GI/GL饮食建议(GI<55为低,GL<10为低;优先全谷物,避免精制碳水和过度加工食物):
A.主食的选择:
藜麦(GI≈53,富含蛋白质和纤维)
荞麦(GI≈51,降血糖高手)
莜麦(GI≈50,饱腹感强)
青稞(GI≈50,高原“超级谷物”)
小麦馒头(全麦版GI≈55,粗粮升级)
面包(全麦或燕麦面包GI≈50,避免白面包)
大米(糙米或黑米GI≈50,保留营养层)
米线(用荞麦或玉米米线GI≈55,健康变奏)
玉米(GI≈55,新鲜玉米棒或玉米面粥)。。。。。。
这些主食像“缓慢释放的燃料”,让血糖平稳上升。每天主食也可以占餐盘的1/4或混合食用,如藜麦荞麦粥早餐。
B新鲜的果蔬:
比如选择含维生素ACE、多酚化合物、花青素等抗氧化剂高的品种,对抗氧化损伤。比如:紫薯、红心火龙果、蓝莓、黑莓、紫甘蓝、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胡萝卜、苹果、草莓等
C.油脂及香料:
①富含抗氧化剂的油脂:比如亚麻油、橄榄油等,且烹饪时油温切勿过高。
②香辛料:比如蓝莓、红心火龙果、紫甘蓝、紫薯、黑胡椒、辣椒、姜黄(姜黄素抗炎,护线粒体)、大蒜(硫化合物清除ROS)、绿茶(儿茶素提升线粒体生物发生)等。
最后,这项2025年的科学研究找到了2型糖尿病的隐秘因素----线粒体“罢工”!对于血糖控制,通过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同时关注线粒体健康,亦能“逆转”潜在的风险。这就是科学传播,让健康从生活做起中的小改变,大健康!

参考文献:

E. M. Walker et al.,Retrograde mitochondrial signaling governs the identity

and maturity of metabolic tissues, Science10.1126/science.adf2034 (2025).

来源: 紫龙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