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曾经辍学在家整整八个月。那段时间,我看着曾经阳光开朗的儿子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心里充满了焦虑、失望和不解。我试过各种方法:苦口婆心地劝说、严厉地批评、甚至哭着求他去上学,但换来的只有孩子更加激烈的反抗和冷漠的回避。
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罗清军老师的《父母觉醒》这本书。听说刚出版在朋友圈的分享中看到随即买来看,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这句话击中了:"孩子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被爱。"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都在要求孩子改变,却从未想过需要改变的是我自己。
书中告诉我:"当一个孩子叛逆、厌学、网络成瘾、辍学或自残的时候,他的父母会遭到更多的指责和埋怨。一味地指责和否定父母,只会使他们深陷内疚、后悔和痛苦中。"这句话让我泪流满面,因为我正是那个深陷自责中的母亲。
我开始按照书中的指导,首先学会了"闭嘴"。不再每天追问孩子"什么时候去上学",不再用担忧的眼神时刻注视着他。我学会了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面对孩子的问题。当我不再把焦虑传递给孩子时,他紧绷的神情明显放松了。
慢慢地,我理解了书中所说的:"孩子是检验父母的镜子和标尺。孩子出了问题,往往是我们的家庭病了。"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过高的期望、过多的控制、过少的理解原来,我的爱成了孩子的负担。
改变的过程并不容易。我需要不断克服习惯性的说教冲动,需要学会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需要重新建立亲子间的信任。书中提供的情绪管理"三步走"方法(觉察、暂停、表达)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每当我想要发火时,我都会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孩子真正的需要又是什么?
令人惊喜的是,当我开始改变,孩子也在悄悄变化。他愿意走出房间了,愿意和我一起吃饭了,甚至偶尔会和我分享游戏中的趣事。我按照书中的建议,不再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尝试理解他在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如今,我的孩子还没有回到学校,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不再焦虑地盯着"辍学"这个结果,而是珍惜每一天与孩子重建信任的过程。我相信,只要用对方法,给孩子真正的爱和理解,他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
我想告诉所有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家长:放下焦虑,先改变自己吧。《父母觉醒》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不是雕刻,而是播种;不是强迫,而是唤醒。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我们需要做的,是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阳光,然后耐心等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茁壮成长。
现在的我,不再是一个焦虑的母亲,而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学习者。感谢这本书唤醒了我,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也许这条路还很漫长,但至少,我和孩子已经携手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了。
来源: 齐鲁社会心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