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一个让妈妈头疼的孩子。初中二年级那年,我选择了辍学,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妈妈不明白,为什么曾经那个乖巧懂事的儿子会变成这样。她试过各种方法:苦口婆心地劝说、严厉地批评、甚至哭着求我去上学。但她的每一次努力,都让我更加想要逃离。
那时的我,感觉自己像被困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里。我看得见妈妈的焦虑和失望,却无法回应她的期待。每次她问我"什么时候去上学",我都用沉默来回答。不是因为我不想理她,而是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
直到妈妈开始阅读《父母觉醒》这本书,我们的关系才悄悄发生了变化。我注意到妈妈不再整天皱着眉头,不再用那种担忧的眼神追随着我。她学会了"闭嘴",不再每天追问我的计划,这让我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下来。我查了一下这本书是心理学博士罗清军、袁静、王燕三位老师结合实战经验写的著作,里面非常多的例子和故事。
最让我意外的是,妈妈开始尝试理解我的世界。她不再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反而会好奇地问我:"这个游戏哪里好玩?"虽然她的问题显得很外行,但我能感受到她是真的想要了解我的兴趣。这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被尊重,而不是被评判。
书中说:"孩子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被爱。"妈妈似乎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她开始用行动而不是言语来表达关爱:在我熬夜时会默默放一杯温水在桌上,在我专注打游戏时不会突然打断,在我愿意交流时认真倾听而不急着给建议。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改变。我开始愿意走出房间,和妈妈一起吃饭,甚至偶尔会和她分享游戏中的趣事。这不是因为被强迫,而是因为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接纳。
妈妈的变化让我明白:原来问题不全在我身上。书中说"孩子是检验父母的镜子和标尺",我开始理解妈妈的焦虑和不安,也看到了她为改变而付出的努力。
如今,我还没有回到学校,但我和妈妈的关系已经完全不同。我们能够平静地交流,互相理解。我知道妈妈不再把我当作一个"问题孩子",而是把我当作一个正在成长中的独立个体。
我想告诉所有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同学:也许我们的父母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爱我们,就像《父母觉醒》这本书告诉他们的那样。改变需要时间,但只要我们都能给彼此多一点理解和耐心,家庭就可以成为真正温暖的港湾。
感谢妈妈的改变,让我有勇气重新审视自己。也许前路还很长,但至少,我们正在一起走向理解和和解的道路上。这本书不仅唤醒了我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成长的另一种可能。
来源: 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