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在树叶背面、枝条间隙,或是墙角缝隙里瞥见过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流苏小灯笼”,别急着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看似精致的装饰品其实是仙气飘飘的草蛉妈妈精心设计的“空中摇篮”。而孵化出的幼虫----蚜狮,更是蚜虫们闻风丧胆的“绝命毒师”。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位蚜虫杀手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如何用优雅姿态诠释昆虫界的生存之道。

图片来源: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卵的“高定”设计:丝柄上的生存智慧

草蛉妈妈产卵时,堪称昆虫界的“3D打印机”。她先是用尾部产卵器分泌的“胶水”在植物表面拉出一根细如发丝的丝柄,等“胶水”凝固后,再小心翼翼地将卵产在顶端,仿佛在给每颗卵都定制了一座“空中别墅”。

这可不是为了凹造型——草蛉妈妈通常会把卵产在蚜虫密集的“美食街”附近,幼虫一孵化就能享受“外卖上门”,但是蚜虫多的地方常会有蚜虫的大哥----蚂蚁保护它们,那些丝柄的妙处在于,它能让卵远离地面,避开蚂蚁、瓢虫等“吃货邻居”的偷袭。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伪装者”与蚜虫“噩梦”

孵化后的草蛉幼虫,有个霸气侧漏的名字——蚜狮。别看它们小小的、丑萌丑萌的,却是蚜虫界的“灭霸”。蚜狮浑身长满刚毛和瘤状突起,活像一颗会移动的“仙人掌”,但它的武器可不是刺,而是一对毒蛇毒牙一样的大颚。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当蚜虫还在美滋滋地吸食植物汁液时,蚜狮早已悄无声息地靠近,用上下颚刺入蚜虫体内,注入“消化液毒药”,将猎物组织“液化”成流食,再吸食殆尽,只留下一具空壳。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只有强大的武器还不够,蚜狮还是个“伪装者”——有些蚜狮,如亚非洲草蛉的幼虫会把收集的各种“垃圾”、自己蜕的皮、甚至是吸干的蚜虫尸体粘在背上,像披了一件“迷彩生化战甲”。因此古人也称之为蝜蝂。

当敌人想要攻击蚜狮时,却咬了一嘴的垃圾,不得不被这“魔法攻击”劝退。这身战甲不仅能增加防御,还能悄悄混入蚜虫群体,上演“无间道”。当一群蚜虫信任了这个气味和同伴很像的家伙的时候,却被蚜狮的“注射器”一招致命,简直是“杀虫诛心”。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别看它们个头不大,却是名副其实的大胃王,幼虫发育期可捕食700-1200头蚜虫,极大的控制了害虫的种群数量。

化身披着纱衣的小仙女

当蚜狮蜕变成成虫草蛉,就好像丑小鸭蜕变成了白天鹅。草蛉成虫拥有一对透明如纱的翅膀,复眼闪烁着金属光泽,触角细长如丝,体色嫩绿或金黄,宛如从童话中走出的“精灵仙女”。

但是草蛉成虫后,口味变得清淡了许多,只吃一些花蜜、花粉、害虫虫卵和蚜虫分泌的蜜露,只有少部分草蛉种类如大草蛉还会在成虫后继续捕食蚜虫。

图片来源: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自然界的“生物杀虫剂”

在农药泛滥的今天,草蛉堪称农业界的“绿色英雄”。它们不挑食、不休假,全年无休地为植物“站岗”,还能通过“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繁殖力,持续压制害虫种群。科学家们甚至将草蛉引入温室和农田,让它们成为“昆虫特工队”,用自然的方式守护作物安全。

当你再次偶遇草蛉时,不妨对它们说声“谢谢”——这些可爱的害虫杀手,正在用它们独特的的方式,为地球的生态平衡默默战斗。毕竟,在昆虫的世界里,能将“美丽”与“凶猛”完美结合的,大概只有草蛉了吧!(肖云格)

参考资料:
1、The Biology of the Chrysopidae by Roger C. Smith
2、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A%9C%E7%8B%AE/6452500#:~:text=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D%89%E8%9B%89/1777365

审核: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 教授 刘星月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