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微生物学会推荐作品)

重庆市九龙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鹏副主任技师、邓燕主治医师,邹老师的科普花园 邹静波主任技师

夏日里嗡嗡作响的蚊子,不只是让人瘙痒难耐的“小麻烦”,更是全球公认的“疾病传播媒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蚊子传播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70万,其携带的病原体可通过叮咬轻松侵入人体,引发多种严重疾病。

排名第一的当属疟疾,由按蚊传播的疟原虫引发,患者会出现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损伤大脑和内脏,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病死率极高。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疟疾仍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登革热,由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典型症状为高热、头痛、肌肉关节剧痛,部分患者会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出现皮肤瘀斑、呕血、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南方多个省份曾出现登革热局部暴发,主要与夏季伊蚊滋生密切相关。

第三当属乙型脑炎(乙脑),乙脑由三带喙库蚊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病毒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患者昏迷、瘫痪甚至终身残疾。

新晋排行榜的“佳宾”有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基孔肯雅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急性期后部分患者持续性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达数周至数月。寨卡病毒则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亚洲尚无本病报告。

预防蚊子传播疾病,关键在于及时清理积水减少蚊虫滋生,使用蚊帐、驱蚊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避免叮咬,外出时穿长袖衣物遮盖皮肤。一句话,破坏蚊子的育婴房,防叮咬,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蚊,做好这些就能有效防止蚊传疾病的蔓延。

来源: 邹老师的科普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