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感悟退伍军人的奉献精神,2025年7月18日,华北电力大学“繁星璀璨,红梦引领”暑期实践团来到保定市莲池区退伍军人事务所专程采访了退伍军人王会勇,聆听他驻守边疆的峥嵘岁月。
王会勇,1982年出生于吉林榆树,2000年12月,他投身军旅,在武警第114师服役的二十年里,先后担任班长、排长、政治教导员等职务。期间,他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荣获藏区执勤维稳先进个人等荣誉。
一腔赤诚入军营,誓为家国守边疆
谈及入伍原因,王会勇的眼神变得格外坚定,“作为一个男孩子,从小就有当兵保家卫国的梦想。”年少时受战争题材电影的影响,看到战士们坚守岗位、英勇战斗的场景,王会勇的内心深受震撼,从小就萌生了当兵入伍的种子。邻居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爷爷经常同他讲述当时战场上的经历,更是给了他参军入伍的动力。彼时刚满18岁的王会勇,毅然报名参军,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一名光荣的边疆部队战士。
(图为实践队员与退伍军人王会勇交流访谈。李玫 供图)
踏冰卧雪护安宁,边疆一线写忠诚
驻守在边疆一线的二十年,是王会勇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光。他所在的部队主要任务是维护重点区域治安、排查安全隐患,同时协助地方开展群众工作,筑牢边疆维稳的“人民防线”。王会勇回忆起在西藏时的经历,部队常年驻守在海拔3100到4500米的高原地带,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战士们因为缺氧,指甲嘴唇总是乌紫的,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流鼻血。”但是,战士们仍不畏高原,坚持为祖国边疆站岗。“群众的心是最坚固的盾牌。”王会勇常对新兵这样说,他们在集市上设立便民服务点,在学校里开展国防教育,让孩子们知道安宁的珍贵。
殷殷嘱托寄青年,传承精神勇担当
谈及当代青年,王会勇寄予深切希望。他认为,青年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青年人首先就是要把根扎深,在学校里搞好学业,夯实专业基础,了解国情和社会变化,以便更好适应社会。同时,他建议青年学生们应积极投身实践,不要怕犯错误,要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学好历史,传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将自己的价值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中,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王会勇的各项荣誉证书。李玫 供图)
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参观了军人荣誉墙、军旅物品陈列等,在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承载故事的实物中,触摸那段热血与忠诚交织的历史,感受二十载军旅荣光在此静静流淌。
(图为王会勇的军旅物品展示。李玫 供图)
此次走访让实践队成员深受触动,荣誉墙上的光辉事迹、军旅物品里的初心故事、退伍军人的赤诚话语,都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坚守的真正含义。基层实践的意义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王会勇和他的战友们用青春证明,真正的成长永远发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作为新时代青年,既要在课堂上汲取知识养分,更要像王会勇同志嘱托的那样,把根扎进大地,在了解国情中校准方向,在实践磨砺中锤炼筋骨。当青春遇上时代的召唤,唯有以热血铸忠诚,以担当赴使命,方能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续写属于这一代人的“繁星璀璨”。(通讯员: 陈佳璐 李玫 韩笑)
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