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张晨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
审核:罗莉,新疆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免疫学会副理事长;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在风湿免疫科的诊室里,常有患者拿着化验单疑惑地问:“医生,我的补体C3、C4指标怎么又不正常了?这和我的病有啥关系啊?”其实,补体指标就像人体免疫系统的“晴雨表”,一旦出现异常,往往是风湿免疫疾病发出的“信号灯”。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读懂这盏“灯”背后的健康密码。
01 **补体为何能当“信号灯”?**补体系统并非单一物质,而是由30多种蛋白质组成的“防御团队”,平时安静地待在血液中,一旦遇到病原体或体内异常细胞,就会被激活发挥作用——既能直接攻击有害物质,又能调节免疫反应、清除衰老细胞。
但这个“团队”有个特点:活性与数量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身体发生风湿免疫疾病时,免疫系统“失控”,补体要么被过度消耗,要么被异常激活,导致血液中的补体成分(尤其是C3、C4)出现明显变化。就像家里的电路出问题,电表数值会异常一样,补体指标的波动,正是身体免疫系统“出故障”的直观表现。
临床中最常检测的补体指标是C3和C4,它们是补体激活途径中的关键成员,其水平变化能直接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因此,成为风湿免疫科医生诊断和监测病情的重要依据。
02 补体降低:这些疾病在“报警”****补体降低通常意味着补体被大量消耗,或是合成减少,常见于以下几种风湿免疫疾病:
1. 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降低是“活动期标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最常出现补体降低的风湿免疫病。这类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错误攻击自身”的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这些抗体会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皮肤、关节等器官中。
为了清除这些“有害复合物”,补体系统会持续被激活,C3、C4作为“主力军”不断被消耗,导致血液中两者的水平明显下降。临床数据显示,约70%的SLE患者在疾病活动期(如出现皮疹加重、蛋白尿、关节肿痛等)会出现补体C3、C4降低,且降低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补体越低,往往提示肾脏、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受累的风险越高。
比如,一位28岁的女性患者,因“面部红斑、双下肢水肿”就诊,检查发现她的补体C3指标仅为0.41g/L(正常参考值 0.79-1.52g/L)、C4指标仅为0.039g/L(正常参考值 0.16-0.38g/L),同时,尿蛋白定量达3.2g/24h,最终确诊为SLE合并狼疮肾炎。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患者的补体水平逐渐回升,尿蛋白也随之减少,这说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 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 “消耗信号”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在疾病稳定期,补体水平通常正常,但在急性发作期,由于关节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补体系统被激活参与炎症反应,也可能出现补体C3、C4的轻度降低。不过与SLE不同,RA患者的补体水平降低多为暂时性,随着炎症得到控制,补体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
此外,若RA患者长期未规范治疗,出现“类风湿结节”或血管炎等并发症时,补体消耗会加重,降低幅度也会更明显,这往往提示病情已进入严重阶段。
3. 干燥综合征:腺体损伤的 “间接提示”
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会攻击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体,导致腺体功能受损。在疾病活动期,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也会消耗补体,约30%的患者会出现补体C3或C4的轻度降低。尤其当患者合并肾小管酸中毒、肺间质病变等内脏受累时,补体降低的概率会更高,需警惕病情进展。
03 **补体升高:别忽视炎症的“活跃信号”**与补体降低相比,补体升高的临床意义常被忽视,但它同样是风湿免疫疾病的重要“信号灯”,多提示体内存在急性炎症反应:
1. 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的 “炎症标志”
风湿热是由链球菌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病,常累及关节、心脏、皮肤等部位。当链球菌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模式”,补体系统被激活,同时肝脏会合成更多的补体成分(如C3、C4),导致血液中补体水平升高。临床中,补体升高常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同步变化,可作为判断风湿热活动期的依据之一。
2. 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炎症的 “伴随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情急性发作时,由于脊柱和骶髂关节的炎症反应活跃,补体系统会参与炎症过程,部分患者会出现补体C3的轻度升高。虽然补体升高并非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异性指标,但结合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晨僵等症状,以及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活动度。
此外,痛风急性发作期、银屑病关节炎活动期等疾病,也可能出现补体轻度升高,其本质都是体内炎症反应激活补体合成增加的结果。
04 看到补体异常,患者该怎么做?
当拿到补体异常的化验单时,不必过度恐慌,但一定要重视,建议做好以下3点:### 1.及时复诊,明确病因
补体异常并非某一种疾病的“专属信号”,除了风湿免疫病外,感染、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补体变化。因此,发现补体异常后,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结合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如自身抗体、炎症指标、影像学检查),由医生综合判断病因。
2.定期监测,跟踪病情
对于已确诊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补体指标是监测病情的“重要工具”。建议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补体C3、C4,尤其是在调整治疗方案或出现症状变化(如皮疹加重、关节肿痛、尿量减少)时,更要及时检测,以便医生根据指标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规范治疗,切勿自行停药
补体指标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往往与病情控制同步。很多患者看到补体指标回升,就自行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这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待病情稳定且补体指标持续正常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调整用药。
补体异常就像风湿免疫疾病发出的“信号灯”,它虽不能直接“确诊”疾病,却能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疗线索,也能帮助患者直观了解自身病情。读懂这盏“灯”的意义,积极配合医生诊疗,才能更好地控制风湿免疫疾病,守护身体健康。
(注:文中案例已做隐私保护处理,检测参考值范围:C3 0.79-1.52g/L,C4 0.16-0.38g/L)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