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了建军之初我军从缴获军车到制造军车的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国军车是如何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步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6年,在苏联援建中国的“156 项”项目之一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建成并投产, 同年7月13日,根据吉斯150改装的第一辆解放卡车CA10载货汽车驶下总装线,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该车型被广泛配备到我军作为部队运输车辆使用。量产后的解放CA10还被改装成为各种用途的汽车,成为当时主要的交通运输车辆,担负起中国经济建设的运输重任。直至1986年停产,解放CA10创造了128,1502辆产量的历史。
馆藏照片:建国十周年人民解放军部队驾驶解放CA10装备我国自制军用设备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国家领导人检阅
此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军队也开始陆续地建立健全兵种序列。但与此同时,国防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十分突出,特别是各种军用汽车的短缺,严重地阻碍了国防现代化的进程。鉴于我国越野汽车生产的空白和国防现代化的急需,国家开始把越野汽车的研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把这一重任交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1959年1月,一汽研发的解放CA30越野汽车正式定型,并于1964年开始大批量生产。作为我国第一种批量生产的越野车型,解放CA30越野车被广泛用于兵员和物资运输、中型武器的牵引、特种车辆的改装和尖端产品的配套,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9年1月解放CA30越野车定型
对于我国部队来说,只有能够运输物资和人员的载货的汽车显然不够,一款能够用于作战指挥的轻型越野车同样至关重要。1958年,长安汽车厂自主设计并生产出了长江牌46越野车。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式上,长江46越野车的出现成为振奋国人的一个激动场面。截止到1963年,长江46越野车累计生产1390辆,并装备了部队。1963年底,长安汽车厂将该车图纸和技术资料一并转交给北京汽车制造厂,其积累的资料和成功经验为日后的研发北京BJ212越野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长江46越野车
由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北京BJ212越野车,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军车,那一抹国防绿是几代人抹不去的回忆。1966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BJ212越野车通过国家鉴定,正式定型,广泛装备于部队,应用于武器运载、医疗救护及通信保障等方面。BJ212越野车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和制造的轻型越野车,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设计并拥有自主品牌的杰出代表车型。它的诞生结束了我军战术指挥车一直依靠苏联提供的嘎斯69装备部队的历史。
北京BJ212越野车
延安牌250型越野汽车
东风EQ240越野车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配备能够运载牵引重型武器弹药和装备的重型越野车更是至关重要。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辆重型越野汽车在陕西汽车制造厂诞生。经过四轮试制和改进后,1974年12月27日国家车辆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投产,并正式命名为“延安牌250型越野汽车”。延安250的定型改写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军用越野车的历史,解决了我军“有炮无车”的问题。与此同时,1971年6月10日,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的第一条汽车总装配线——EQ240越野车总装配线竣工。1975年6月,东风EQ240越野车最终定型,投入批量生产。东风EQ240是二汽第一款批量生产的车型,被广泛用于部队,见证了中国军队所走过的风雨历程。
来源: 北京汽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