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俗称“疝气”,部分地区群众称之为“小肠串气”。需明确的是,疝气并非“气体”,而是腹腔内器官(以小肠、大网膜最为常见)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向外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从发病群体来看,男性发病率更高,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中老年人,以及存在长期大小便困难、慢性咳嗽等情况的人群。

一、典型症状表现

1. 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患者在站立、咳嗽、从事体力劳动时,腹股沟区域会出现质地较柔软的包块,而平躺后包块可自行消失,这是腹股沟疝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

2. 局部坠胀不适:当患者长时间站立或进行劳动后,疝气患处会出现坠胀感,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疼痛症状,对日常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3. 嵌顿疝症状:若腹股沟区的包块突然无法回纳,同时伴有局部明显疼痛,严重时还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需警惕“嵌顿疝”的可能。此类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若延误治疗,病情严重者可能引发肠坏死,危及生命安全。


二、诊疗相关指引

(一)就诊科室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前往普通外科、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等科室就诊。

(二)诊断检查项目

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检查方式为腹股沟超声检查或CT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清晰了解疝的具体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三、规范治疗方式

除部分1岁以内的儿童疝存在自愈可能外,手术是目前唯一能治愈腹股沟疝的方法,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

- 腹腔镜微创手术: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双侧腹股沟疝患者,是当前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

- 开放传统手术:手术切口长度约8厘米,术后疼痛感相对较强。此方式更适合基础疾病较多、无法耐受全身麻醉的老年人,以及有前列腺手术史、膀胱手术史的患者。

需注意的是,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均需在术中放置补片,以增强腹股沟区薄弱部位的强度,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四、疾病预防与健康提示

每年3月7日是“中国疝气日”,设立该节日的核心目的是提升公众对腹股沟疝危害的认知,强化疾病预防与规范治疗意识,避免因忽视病情而延误治疗,进而威胁生命健康。在此提醒公众,切勿因疝气初期症状较轻而掉以轻心,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已开展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服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时间通常控制在48小时以内,术后恢复较快,基本不会对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明显影响,为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诊疗选择。(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卢琦)

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