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秋季节,或是接触宠物、粉尘后,频繁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子发痒的症状就找上门——这很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在“作祟”。作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虽不直接危及生命,却会严重影响睡眠、工作与学习,甚至可能诱发哮喘等并发症。今天,我们就从病因、症状、诊断到防治,全面科普过敏性鼻炎的应对知识。

一、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医学上称为“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免疫系统“认错了敌人”:把原本无害的物质(如花粉、尘螨)当成有害病原体,启动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这种疾病分为两类:

-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多由花粉(树木花粉、草花粉)、霉菌孢子等季节性过敏原诱发,春秋季高发,又常被称为“花粉症”。

-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由尘螨、宠物皮屑、蟑螂排泄物、常年性霉菌等持续存在的过敏原引起,症状全年发作或季节性加重。

二、哪些“凶手”会诱发过敏性鼻炎?

明确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核心,常见过敏原主要分4类:

- 吸入性过敏原:最主要的诱因,包括:

- 花粉:春季杨树、桦树、柏树,秋季豚草、蒿草等植物花粉。

- 尘螨:存在于床垫、枕头、沙发、地毯中,以人体皮屑为食,温暖潮湿环境易滋生。

- 宠物皮屑:猫、狗等宠物的毛发、皮屑、唾液中含致敏蛋白。

- 霉菌:潮湿的浴室、厨房、花盆土壤中滋生的霉菌孢子。

- 食物性过敏原:相对少见,部分人对牛奶、鸡蛋、海鲜、芒果、坚果等过敏,可能同时引发鼻炎与皮肤瘙痒、腹泻等症状。

- 接触性过敏原:化妆品、洗发水、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或冷空气、刺激性气味(如香水、油烟),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 遗传因素:过敏性鼻炎有一定遗传倾向,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性疾病(如鼻炎、哮喘、湿疹),孩子患病风险会显著升高。

三、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别和感冒混淆!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集中在鼻腔及周围,与感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区别,核心表现为“痒、喷、流、塞”:

1. 鼻痒:鼻腔内或鼻尖、鼻翼发痒,忍不住揉鼻子,部分人还会伴随眼睛痒、咽喉痒。

2. 阵发性打喷嚏:一次能打3-5个甚至更多,晨起、接触过敏原后尤为明显。

3. 清水样鼻涕:鼻涕清澈、稀薄,量多,常不自觉流出来,不同于感冒后期的脓涕。

4. 鼻塞:轻重程度不一,单侧或双侧鼻塞,夜间平躺时可能加重,影响睡眠(如张口呼吸、打鼾)。

注意区分感冒与过敏性鼻炎:感冒常伴随发热、咽痛、咳嗽、脓涕等感染症状,一般7-10天自愈;而过敏性鼻炎无感染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与接触过敏原的时长一致,脱离过敏原后可缓解。

四、如何确诊过敏性鼻炎?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通常通过以下2步明确诊断:

- 病史与症状询问:医生会了解症状发作的时间(是否春秋季高发)、频率、诱发因素(如接触宠物、花粉后是否加重),以及家族过敏史。

- 过敏原检测:常用两种方法:

1. 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常见过敏原滴在皮肤上,用针轻轻点刺,15-20分钟后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瘙痒,快速且准确率较高。

2. 血液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抽血检测体内针对特定过敏原的抗体水平,适合皮肤敏感、无法做皮肤点刺试验的人群(如婴幼儿、严重皮炎患者)。

五、科学应对:从“避免过敏原”到“规范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核心是减少过敏原接触,再结合药物或其他治疗控制症状。

1. 基础预防:远离过敏原是关键

- 针对花粉:春秋花粉季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戴口罩、眼镜,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鼻腔、衣物;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花粉。

- 针对尘螨: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单、被套;减少地毯、毛绒玩具等易积尘物品;使用除螨仪定期清洁床垫、沙发;保持室内湿度在50%以下,抑制尘螨滋生。

- 针对宠物:避免养宠物,若已养,将宠物安置在室外或阳台,定期给宠物洗澡、驱虫,减少皮屑扩散。

- 针对霉菌:及时清理浴室、厨房的积水,定期用除霉剂清洁墙角、水槽;避免室内晾晒衣物,防止霉菌孢子扩散。

2.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别擅自停药

常用药物包括4类,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

-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是治疗首选药物,能减轻鼻腔黏膜炎症,缓解鼻塞、鼻痒、流涕,需规律使用(通常每日1-2次),疗程至少2-4周,长期使用安全性较高。

- 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口服),或氮卓斯汀鼻喷雾剂(鼻用),能快速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清涕,起效快(口服30分钟内,鼻用15分钟内),适合急性发作期使用。

-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适合合并哮喘、鼻塞明显的患者,需长期服用(通常4-8周)。

- 鼻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滴鼻液,能快速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不可超过7天,否则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加重鼻塞。

3. 其他治疗:适合中重度患者

- 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洗鼻盐冲洗鼻腔,每天1-2次,能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缓解鼻塞、鼻痒。

- 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针对明确的单一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让免疫系统“适应”过敏原,最终减轻或消除过敏反应。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过敏性鼻炎的方法,疗程较长(通常2-3年),适合对尘螨、花粉过敏的中重度患者,尤其是儿童。

- 手术治疗:仅适用于药物和脱敏治疗无效、鼻塞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如合并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通过手术改善鼻腔通气,但无法根治过敏性鼻炎。

六、常见误区:这些错误做法会加重病情

- 误区1:症状轻就不用治:即使症状轻微,长期炎症也可能损伤鼻腔黏膜,还可能诱发哮喘、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需及时干预。

- 误区2:把鼻炎药当“感冒药”吃:抗组胺药与感冒药中的抗过敏成分可能重复,擅自合用可能导致药物过量,引发嗜睡、头晕等副作用。

- 误区3:脱敏治疗能“快速根治”:脱敏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非短期见效,且仅对明确的单一过敏原有效,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

- 误区4:长期用鼻喷药会“伤肝伤肾”:鼻用糖皮质激素主要在鼻腔局部起效,全身吸收少,规范使用(遵医嘱剂量和疗程)对肝肾功能影响极小,安全性较高。

过敏性鼻炎虽易反复发作,但只要掌握“避免过敏原 规范治疗”的核心方法,就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对生活的影响。如果症状频繁发作,别硬扛,及时就医明确过敏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才能真正摆脱“喷嚏不断”的困扰。

来源: 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 薛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