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24日,人类在南极洲的沃斯托克站(东方站)测得了一个惊人的温度数据——零下88.3℃,这一数值成为当时世界最低气温纪录,开启了人类对极地极端气候深入探究的大门。
南极洲,作为地球上最为寒冷的大陆,其平均海拔高达 25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稀薄的空气如同一个劣质的“保暖层”,无法有效地留住热量,使得热量迅速散失到宇宙空间,导致气温急剧下降。
在南极的冬季,极地涡流如同一个巨大而冰冷的 “罩子”,紧紧地盘旋在南极洲大陆周围,它将南极洲与外界隔离开来,使得沃斯托克站所处区域难以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热量只能不断地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逃离”,却无法得到外界的“支援”。相比之下,北极地区虽然也有极地涡流,但由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高山气流影响,这里的极地涡流不仅力量较弱,持续时间也比南极短得多。
从地理位置上看,沃斯托克站位于南极洲大陆内部,它距离最近的海岸超过1000千米,周围没有海洋来调节气温。海洋具有巨大的热容量,能够在气温变化时起到缓冲作用,而沃斯托克站缺乏这种海洋调节,就如同一个孤立无援的“孩子”,在寒冷的环境中独自承受低温的侵袭。同时,高纬度使得当地每年在5到7月间,有长达3个月的永夜现象。在这段时间里,太阳的温暖光芒无法照耀到这里,地面失去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补充,只能不断地向外辐射自身的热量,进一步加剧了寒冷程度。
南极洲沃斯托克站
此前人们已经知道南极大陆是个极寒之地,但1965年测到的这个温度,还是让人震惊。在这之前,虽然也有对南极低温的记录,但如此低的温度,刷新了人类对地球低温极限的认知。它让科学家们更加迫切地想要弄清楚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如此极端的寒冷,以及这种极端低温对地球气候系统意味着什么。
自那以后,人类对南极洲气候的研究不断深入。1983年7月21日,沃斯托克站再次纪录到了更低的低温——零下 89.2℃,这一纪录至今未被打破。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监测设备和研究方法不断涌现,2005年启用的新冰穹无人气象站,在2010年记录到零下82.5℃的低温,虽然与沃斯托克站的纪录还有差距,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南极洲不同区域的极端寒冷状况。
1965年8月24日人类在南极洲测得的世界最低气温,是多种地理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温度数据,更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地球气候系统中最极端、最神秘的一面。
参考来源:《环球时报》《百科知识》、腾讯科学
来源: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