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余条科普视频,总播放量超3亿,超百万粉丝……社媒平台上,科普博主“罗夕夕博士”凭借自己的干货视频闯出了一片天。现实中,他是来自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的一位主治医师,本名罗骁,同时也是深耕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十余年的科研工作者。之所以选择把“科普阵地”搬上屏幕。“是想让痴呆症防治知识触达更多人群,引起全社会重视。”他说。

罗骁

把专业搬上屏幕

2021年,一位90后医生在杭州钱塘江畔带领阿姨们跳“防痴呆广场舞”的视频爆火,引发全网点赞。这是罗骁“为爱发电”成为博主的第二年,却是他立志从医也最终逐梦杏林的第许多年。

罗骁带头跳“防痴呆广场舞”

“2008年参加高考时,我的所有志愿都填报了医学专业。”罗骁说自己从儿时起就对这份职业十分向往,原因也很单纯,“因为能救人命”。而他几年的求学经历比他踏入行业的愿意还要质朴单纯——如愿考上医学院,像其他同学一样上课、考试、实习、轮转,直到研究生期间,因为导师的原因,罗骁才第一次接触到阿尔茨海默病这一研究方向。自此,和大量病患及家属打交道,成了他工作日常中占比巨大的一部分。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额颞叶痴呆的男性患者,他原本是大学老师,是世人口中的‘高知人群’,但还没等到退休年龄他就发病了。一开始来医院时只是偶尔发呆,半年以后再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他衣衫不整,家人说他甚至会把裤子脱了走到街上去偷水瓶。”病程发展之迅速、前后对比之悬殊都让罗骁不禁惋惜,“额颞叶痴呆作为痴呆症的一个亚型,发病时间普遍偏早,并且发病后性格会大变”。后来他继续补充说这位病人很快就无法再继续工作,但是由于人们普遍对此类疾病的分支了解甚少,所以还有坊间传言说他是痴迷学术研究“学疯了”,给家人和患者本身都带去了巨大精神痛苦。

阿尔茨海默病概念图

在日复一日的诊疗中,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再加上罗骁所在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组会招募大量志愿者,包括患者、高危人群,在和患者及家属接触的过程中,家属们会发出很多疑问,很多都是令罗骁始料未及的一些生活细节,慢慢地,他便萌生了做些科普的想法。

“2019年年底,我开始录制一些短视频传到网上,一开始只是转发到研究志愿者受试者的群里,后来干脆把视频上传到抖音等网络平台。平台对于这类医学科普内容也有很多支持,随后一点点做起科普账号,成为了专注于老年大脑健康的博主。”

没有团队、没有运营,罗骁的账号只能靠自己在工作时收集病患及家属的问题,再统一抽时间回答,慢慢剪辑出来。这样一来,时间本就捉襟见肘的他更加忙碌了,“有的视频如果播放量比较低,我还要反复录制,直到大家接受。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作为医生的职责,既然下决心要做科普,就不能仅仅是传递专业知识,还得尽量确保大家能听得进去”。

“每位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所以,现在罗骁的社媒平台上,诸如“记忆不好减少食用的十种食品”“八个可能造成痴呆风险的生活习惯”等接地气的视频主题频出,有人戏称他把专家科普整得像营销号,但他却坚持从生活点滴入手,以小见大。“我的粉丝群体以50岁以上女性为主,多数粉丝来自一线城市,也有一部分二三线及农村地区的痴呆症患者家属。他们需要这样通俗又专业的指导,因为很多地区现在仍然没有痴呆症门诊,甚至没有神经内科门诊,我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关注此类疾病,至少知道有这种病症存在。”

曾经有一位西藏的粉丝在后台给罗骁留言说家里的经济条件有限,没办法经常吃到他在视频里说到的鱼、蓝莓、草莓这些食物,希望罗骁给家里老人一些其他饮食建议。罗骁立刻做出一系列“平替食品”科普视频,包括“每天不超过20元如何保护大脑”“低价版保护大脑套餐”等主题。“我觉得这个粉丝非常有孝心,所以我专门做了几期视频,后来他看到了视频,给我留言说,他知道那些视频是给他做的,很感动。这就是一种有效的网络交互,我希望以后这样的互动能够越来越多。”

罗骁(右一)与导师张敏鸣教授(左二)及团队合影

而当被问及科普工作想要做到什么时候,罗骁的答案与当初立志走入医学队列一样质朴:“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就想一直做下去。”因为目之所及,我国深受此类疾病困扰的人,太多太多……早前有数据显示,全国患有轻度认知功能减退的老人约有4000万,约有12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以痴呆症患者为例,有统计数据显示,平均照顾一个患者要消耗1.5个成年劳动力,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去上班,而我们国家城市家庭平均照顾一个痴呆症患者的家庭开支接近20万,这其实是非常沉重的负担。”罗骁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并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如果坚持服药,每月的花费大约在1000~2000元不等,此外还需要专人照护,而到了疾病后期,还需要购买很多辅助器具,比如尿不湿、蛋白粉等营养剂,以及流质食品,这些费用会相当高。“而更严峻的是,我国的老龄化程度还会继续加深,人均寿命越长,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样,罗骁才一直保持着浓厚的使命感。不过,作为行业中人,他对未来也十分乐观,他表示如今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的检测试剂、药物已被逐渐推出。早期检测试剂的出现,可以帮助病人提前预警,在发病前的10~15年进行干预应对,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等尽量延缓疾病发病时间。

“虽然现在尚无药物能够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病,但是如果我们尽可能推迟疾病发生,那就给药物研发突破留下了更多时间,而我做科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全社会更加重视这一疾病,我相信在众志成城的努力之下,未来能够将这一疾病彻底攻克。”

这是罗骁渴望看到的职业终点,与此同时他还有一个小心愿,就是将自己这几年的科普内容梳理成书籍,出版成方便老年人翻阅的口袋书;以及,他还要不断将知识进行沉淀总结,以拓展更多系列科普视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望未来,也立足当下,罗骁说:“有很多患者通过视频找到我,得到他们的信任是我的荣幸。但是我更推荐大家可以就近到当地的三甲医院直接就医,不要来回辗转,因为现在我国痴呆症诊疗的标准化程度已经挺高了,希望大家信任行业,也照顾好自己。”

来源: 我是科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