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银川市唐徕中学-王雁峤-辅导老师:李嘉琦
“大家好,这里是央视总台记者王合典。我现在在西藏林芝县,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的墨脱雪山,今天在这里,将建成世界首个高原高海拔地区的核电站——西藏核电站,可以克服高海拔寒冷干燥的气候,其功率仍能达到10万千瓦时,其主要搭载的玲龙34号核反应堆是中国首创,继前33代的基础上,完成的又一里程碑式建设,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一核能工业大国,境内各省都拥有一台省内中小型核电站,这也在化石能源告急的2080年,基本解决了能源问题。”
坐在电视机前的王葆望向不时飘过黄沙的屋外,尽管这已经比几年前要好了很多,但空气指数仍然不达标。这里是他生活了十几年的世界,气温高,植被少,化石能源告急后,地球多数发展中国家陷入能源危机。但自从玲龙1号诞世后,短短三十年间,小型核电站的大力开发又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希望。王葆看向怀中抱着的婴儿,那是他的儿子王芃,轻轻说道:“也许你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不过这也是一个美好时代的开端。”
王葆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员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玲龙20号、31号和32号的研究和开发者,一位聪敏又有伟大贡献的博士。他仍记得在他小时候地球的模样:过年燃放烟花,街上非常少见的电车,从未听闻的环境问题。可在短短两年后,很多报道城市地面因过度开采煤矿而塌陷;北极熊无家可归;全球温室效应的新闻一时间涌入,王葆还经历过一年一次甚至多次的沙尘天气,直到听到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下定决心要改善环境问题。
王葆看着怀中的王芃,不禁感叹王芃再也不用过黄沙漫天、污染物超标的生活了。王葆曾在王芃出生那天送给了王芃一个玲龙34号的模型,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仍能像自己一样,为中国乃至世界能源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玲龙34号的成功研发和西藏核电站成功建立后,有关设备的发展的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王葆在发布会上畅想玲龙未来产品的功能,其体积会越来越小,灵活性将继续升高,未来也许会诞生由其驱动的汽车、飞机、轮船,并且驱动玲龙的用水量也会大幅减少,排放也基本清零。
结束新闻发布会后,王葆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中,桌上一张张手稿都画着玲龙的不同型号,王葆看着不断变小变灵活的玲龙,其适应性仍在提高,他已经能想到未来,一个重归绿色的未来,一个充满生机,应用着玲龙号核反应堆而被造福的未来。
来源: 宁夏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