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有患者问我:
“护士,我这个盐水能不能打快一点,我又没不舒服,我打快点刚好赶上吃午饭时间……”“护士,我这个药很贵的,你调太快了,我要慢慢输……”
这种时候,我会告诉他们,输液滴速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是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心脏功能、病情、药物特性,乱调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每一滴的速度,都是为您定制的安全密码。
为什么不能自己调?科学真相在这里:
一、调快的隐患:
1、心脏的隐形压力:液体过快涌入,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尤其对高龄或心功能较弱者。
2、血管的无声抗议:刺激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钾剂)高速滴注,易引发疼痛、静脉炎甚至组织损伤。
二、调慢的风险:
1、药效被打折:抗生素浓度不足可能让细菌“卷土重来”,升压药延迟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针头的堵塞警告:流速过慢易导致血液回流凝固,增加重新穿刺的概率。
您不知道的“精算细算”,是我们医护像严谨的“精算师”,为您综合计算:
1.心脏和肾脏能承受的液体负荷。
2.药物起效所需的最佳浓度。
3.避免血管刺激的安全阈值。
4.特定药物的特殊要求(如:氯化钾必须慢,脱水剂需要快)。
患者的每一次“不调节”,都是对这份专业计算的尊重。
患者如何当好“安全员”?关键三行动:
1. 手不触碰调节器——这是底线!如需调整,请随时呼叫护士,我们为患者保驾护航。
2. 敏锐观察,及时告知——您最重要!
若出现心慌、胸闷、呼吸急促;若输液部位肿胀、发红、疼痛或冰凉;若无人调节时滴速自行发生明显变化,请立即按铃告知医护人员!
3. 特殊药物重点守护:输注心脏相关药物、化疗药、高渗溶液时,请家属协助观察。
您对调节器的“不动”,是对患者健康的负责。
您及时的观察反馈,是对治疗最大的支持。
共同守护这条“治疗通路”,让每一滴药液安全抵达!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