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防晒面罩俨然成为都市女性的出行必备单品。然而随着其热度攀升,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明明戴了面罩,为什么脸比身上还黑?”“比起晒黑,面罩引发的皮肤过敏更令人困扰!”
图源:豆包
这块遮住脸的布,究竟是硬核防护还是心理安慰?如何科学有效防晒?今天,我们来揭晓答案。
01、防晒,到底在防啥?
防晒的核心是抵抗两大紫外线:
·UVA(波长320~400 nm):穿透力极强,可透过薄衣物、玻璃等,直达真皮层,导致晒黑、胶原蛋白流失(皱纹、松弛的元凶);
·UVB(波长280~320nm):易被玻璃阻隔,能量高但穿透弱,主要伤害表皮层,引发晒伤脱皮。
无论采用何种途径获得防紫外线性能,其防紫外线作用机理无外乎以下两类:
一是屏蔽,通过添加对紫外线有反射作用的紫外线屏蔽剂,对紫外线进行反射和散射;
二是吸收,通过添加对紫外线有强烈吸收作用的物质,吸收紫外线而使分子发生能级跃迁,并将之转换成热能而散失,同时减少紫外线透过量。
图源:北京科技报
要提高防晒面罩等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在材料的处理上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 直接选用防紫外线性能较好的纤维为原料,如聚酯纤维等;
② 改变面料的组织结构,如增加面料的厚度和密度等;
③ 在纤维纺丝时添加陶瓷微粒以反射紫外线,达到防紫外线的作用;
④ 对织物进行防紫外线后整理,如将织物浸轧紫外线吸收剂或阻断剂,或在织物表面进行防紫外线涂层整理等。
02、三大误区:你的防晒面罩可能白戴了
1、织物覆盖=100%防晒?
真相:棉质或编织稀疏的面罩紫外线阻隔率低(UPF值不达标)。
紫外线防护系数(UPF)用于评价织物对紫外线的防护性能,通过计算皮肤无防护时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的紫外线照射平均效应的比值。
UPF值越高防护效果越好(表1)。但UPF > 50以后,增加UPF值对人体防护效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国纺织品的UPF值最高标识为50+。
当UPF值> 40,且UVA的透过率< 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照射产品” 。
织物防紫外线照射指标 | 表格图源:参考文献[1]
若标签里没有标识“防紫外线产品”以及UPF指数,那就是不合格的防晒面罩,若有人天天戴着还自信满满地迎接灼灼烈日,不黑才怪!
即使是正规的“防紫外线照射产品”,汗水浸湿后面料防晒力骤降,反复清洗导致涂层脱落,剪裁过紧则因拉伸增大缝隙,这些“使用陷阱”也会使防晒力大打折扣。
2、防晒面罩可替代防晒霜?
真相:互补关系而非替代!
很多防晒面罩无法贴合面部曲线,防晒霜可填补物理遮挡的死角(尤其眼周、发际线等)。
图源:豆包
3、变黑的罪魁祸首都是紫外线?
真相:敏感性皮肤炎症与过敏后遗症都会让脸暗沉。
摩擦炎症:面罩摩擦+闷热诱发泛红、暗沉,视觉上显“黑”。
我国女性敏感性皮肤病的发病率高达36.1%,主要表现为皮肤受到外界微小刺激后,出现灼热、潮红、刺痛、瘙痒及紧绷感。这类皮肤对于刺激非常敏感,面部和防晒面罩之间的摩擦、戴面罩带来的捂热、汗水难以蒸发的刺激,都可能诱发敏感性皮肤的炎症状态,引起皮肤泛红、暗沉。当这种红比较深、比较暗的时候,看起来就像变黑或者色素沉着了。
图源:图虫创意
接触性皮炎:面罩含甲醛树脂、偶氮染料等致敏成分,引发炎症后色素沉着,消退后遗留色斑。
变黑就算了,有的人戴上面罩还又红又痒又肿,那么遗憾地通知你,你对防晒面罩过敏了!
过敏源头可能是特定的纤维,但更常见的还是纺织品中添加的物质:用于抗皱的甲醛树脂;用于染色的对苯二胺;用于染色、印花的偶氮/蒽醌类分散染料;用于阻燃的磷酸三(2,3-二溴丙基)酯等;镍、铬、钴等金属粒子;乳胶、橡胶促进剂等成分。
当你满怀期待戴上防晒面罩,殊不知里面可能藏着个"过敏刺客"!一开始会皮肤发红、瘙痒、肿胀,炎症消退后出现色素沉着,脸就变“黑”了,看上去就像戴了一副咖色面具!
想要检测是否是面罩导致的接触性皮炎,可至正规医院完善“斑贴试验”,以找到那个让你黑红的元凶。
03、正确防晒姿势
科学防晒遵循ABC原则:
✓ Avoid躲避:10:00-16:00避免暴晒;
✓ Block遮挡:UPF50+面罩+宽檐帽帽檐>7.5cm+墨镜多重防护;
✓ Cream防晒霜:挑选合适防晒指数,足量、均匀。
防晒霜的选择与使用指南
1. 使用场景
小tip:如活动涉及出汗或水下工作,应选择防水抗汗类产品。
2. 涂抹时间、剂量与频率
在出门前15 min涂抹产品。一般产品需每隔2~ 3小时重复涂抹。涂搽量以1分币大小产品涂敷于全面部为宜。
3. 涂抹部位
全身曝光部位均需涂抹防晒产品。尤其头顶头发稀少、耳廓暴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涂抹。下唇易受日光损伤,要注意使用有防晒功效的唇膏。
4. 清洗防晒霜
脱离光照射环境可以洗掉防晒产品。一般防晒产品,清水或洗面奶即可洗净。抗汗防水性产品则需更仔细彻底清洁,或借助卸妆产品。清洁后涂抹保湿剂。
图源:图虫创意
防晒面罩的选择与使用指南
选择UPF值> 40,且UVA的透过率< 5%的防晒面罩。
敏感性皮肤专属方案:选无染料、无甲醛面罩,搭配舒缓护肤品。
如果遇到对面罩过敏等问题,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皮肤防晒专家共识(2017)[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5):316-320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光医学和皮肤屏障学组,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何黎.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4,38(5):473-481
[3]金美菊,钱微君.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3,41(8):45-47
作者:吴玥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医师,邹颖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Tiara
题图图源:豆包
来源: 上海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