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笔架山街道文博苑社区积极实施基层科协工作“四有”工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形成“周周有活动、天天有科普”工作机制,让科学知识走进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在居民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社区定期举办的科普小课堂如同流动的科学驿站,根据不同时期居民的需求和社会热点灵活设立主题。在现代技术科普专场,社区邀请科技企业的科技工作者,用 “聊家常”的方式,解读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志愿者们搬来智能音箱演示语音控制家电,拿着健康手环现场讲解心率监测原理,还手把手教老年居民用手机查询体检报告,不少老年居民学会后直呼“科技真方便”。手工科普课堂上更是热闹非凡,青少年们和家长一起合作,在科技志愿者指导下拼装太阳能小车、打磨镜片制作简易望远镜,青少年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科学原理,当亲手组装的小车在阳光下缓缓开动,当通过自制望远镜看清远处的树梢,活动室里立刻爆发出欢呼与掌声,欢声笑语溢出窗外。应急知识科普则通过播放防汛防火应急视频、设置模拟烟雾逃生通道等方式,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实用技能,大家捂着湿毛巾弯腰穿行的认真模样,成为社区里独特的“安全风景线”。
科普服务不止于课堂,为打破空间限制,社区创新推出“科普移动驿站”,将服务延伸至小区广场、凉亭等居民日常聚集场所,搭建起集咨询、演示、体验于一体的便民服务台。志愿者们带着3D 打印机现场制作卡通模型,用显微镜让青少年们观察昆虫标本,医护人员则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并讲解健康知识。与此同时,社区创新推出“科普网格员” 制度,为每位网格员配备包含科普手册、实验工具、教学视频的“移动科普箱”,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针对上班族,他们利用晚间走访讲解家庭电路安全和节能小知识;针对养宠居民,详细分享动物防疫和文明养宠知识,发放自制的宠物粪便处理袋;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健康问题,网格员用漫画手册讲解慢性病预防知识;针对家长们的教育困惑,发放青少年科学启蒙读物。这种“点对点”的科普服务,让知识传递更精准、更暖心。
科普工作是提升社区居民素质的重要一环,从课堂到家门,从理论到实践,文博苑社区正以“社区治理+科普宣传”持续创新的科普实践,让科学之花在社区每个角落绽放,让科学惠民的阳光照亮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社区还计划与更多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社区科普“四有”工作机制,为建设和谐、文明、智慧的社区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更具活力与智慧的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科学动力。
来源: 蜀山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