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当你满怀期待地打开一块心爱的巧克力时,却常常遭遇令人沮丧的场景:巧克力在高温下变得软塌塌,失去了原本的形状和口感,变得黏糊糊难以入口。难道酷暑时节,我们就注定与巧克力的美妙滋味绝缘了吗?别担心,科学家们正努力解决这个甜蜜的烦恼!他们正在用澳洲坚果油凝胶打造新一代 “不怕热” 的巧克力,让我们在夏天也能尽情纵享丝滑。

夏天是巧克力的“天敌”

巧克力,这款风靡全球的美味,以其独特风味和醇厚口感俘获人心。它不仅带来味蕾的愉悦,还兼具营养价值:能提振情绪、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力,甚至对调控胆固醇、维持血管弹性、防治心血管疾病都有一定益处。

然而,传统巧克力有一个 “致命弱点”,那就是对温度极为敏感。其核心成分之一可可脂,在常温下赋予巧克力完美固态与口感,但它非常“娇气”。一旦环境温度接近或超过其熔点(通常在30℃-34℃之间),特别是在炎夏,可可脂便开始融化,导致巧克力变形、变软,食用体验一落千丈。这也使得巧克力在夏日的储存和运输面临巨大挑战,让许多爱好者只能望“巧”兴叹。

澳洲坚果油:蕴藏的“抗热”潜力

为了解决巧克力的耐热难题,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一种新兴原料——澳洲坚果油。澳洲坚果,作为一种热带木本油料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已经超 400 万亩,位居全球第一。其果仁油脂含量超过 70%,这为开发澳洲坚果油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澳洲坚果油本身是一种健康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棕榈油酸),含量高达 80%。长期食用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理想候选者。

然而,高不饱和度也带来了挑战——它在储存中极易氧化,影响其理化性质、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正是这一“缺点”,激发了科学家利用油凝胶化技术来挖掘其潜力,为巧克力领域带来变革。

油凝胶化:点油成“固”的魔法

油凝胶化是一项提升液态油脂塑性的关键技术。简单说,就是利用特定的凝胶因子,将液态油转变为具有类固体特性的凝胶。这种转化不仅优化了高脂产品的性能,更能创造出零/低反式、低饱和脂肪酸的健康高油基食品。尤为关键的是,凝胶化油被视为传统塑性脂肪(如可可脂)的理想替代品,为解决巧克力的热稳定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休闲农业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选用BW(蜂蜡)、MG(单硬脂酸甘油酯)、RBW(米糠蜡)和SO(γ-谷维素/β-谷甾醇) 作为凝胶因子,成功制备了澳洲坚果油凝胶。通过一系列精密表征(如分析晶体结构、热行为、硬度、持油能力和流变特性等),研究人员揭示了其奥秘:MG和SO 的混合物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协同作用,形成了晶体结构稳定的油凝胶;而BW和RBW则主要依赖范德华力。在提升油脂抗氧化能力方面,SO油凝胶凭借形成的更强聚合物网络结构,表现最优。这些研究成果为澳洲坚果油凝胶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新一代巧克力诞生

经过反复实验验证,科学家们发现,所有制备的澳洲坚果油凝胶均可有效替代巧克力中的可可脂,并展现出卓越的耐热性。当用它们制备巧克力时,这种新型产品优势显著:

1. 更健康:相比传统巧克力,其饱和脂肪酸含量更低。

2. 真·不怕热:当传统巧克力已开始瘫软渗油时,这种基于澳洲坚果油凝胶的巧克力依然能保持挺立身姿和爽脆口感,让人们无惧高温,随时享受美味。

3. 丰富产品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4. 赋能产业链:创新技术显著延长了澳洲坚果油的保质期,拓宽了其食用和应用场景,为澳洲坚果深加工增添了新品类,有效延伸产业链,解决了产业发展痛点。

未来可期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精进,相信这种新一代“恒温”巧克力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让我们在任何季节都能无忧无虑地品味巧克力的纯粹愉悦。同时,这项成果也为食品创新提供了宝贵范例,激励更多科学家探索新型原料与尖端技术,在科学与美味的交界处,为我们带来更多既健康又令人心动的食品。

作者:王姬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科学性审核:帅希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策划统筹:武玥彤 李欣哲 黄炳钰

来源: 大国粮策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