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风扇直吹
是续命还是夺命?
夏日炎炎,小巧便携的小风扇顺势成了大众的“解暑续命神器”,天选打工人办公桌上它呼呼送风,通勤路上更是揣在包里随用随拿,年轻人床头边它陪伴入眠,真是身影无处不在。更别说还有一众网红升级款 —— 能吹 “16℃冷风” 的制冷风扇、挂在脖子上解放双手的“挂脖风扇”…… 各种花样层出不穷,真正应了那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网购买不到”,把夏日降温的需求拿捏得死死的。
但是,小小风扇使用不当,也会亮出夺命杀手锏。长时间让风扇近距离对着自己直吹后,身体可能会悄悄发出“抗议”:脖子僵硬、关节酸痛、皮肤干燥、过敏加重…… 风扇解暑虽方便,但若用不对,反而可能给健康埋下隐患。
01 肌肉关节易 “受凉”
人体的肌肉、关节在高温环境下会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此时若被快速流动的空气持续“冲击”,体表温度会骤降,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尤其是颈部、肩部、膝盖等部位,肌肉和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本就相对薄弱,长期直吹可能引发僵硬、酸痛,甚至诱发落枕、关节炎等问题。很多人睡醒后觉得脖子动不了,或肩膀像 “冻结” 了一样,很可能就是睡前风扇对着肩颈吹了一整夜。
02 皮肤和呼吸道会 “缺水”
风扇吹出来的风会加速皮肤水分蒸发,若长时间近距离直吹,暴露在外的面部、手臂等部位容易变得干燥、紧绷,甚至出现脱皮、瘙痒。对于呼吸道来说,干燥的空气还会刺激鼻黏膜和咽喉,导致黏膜分泌物减少,防御功能下降,容易被粉尘、细菌入侵,引发咽干、咳嗽等不适,过敏体质的人症状可能更明显。
03 体温调节可能 “失灵”
当风扇近距离直吹时,体表降温速度远快于体内,身体会误以为 “已经不热了”,从而抑制排汗。但实际上,体内的热量并没有完全散发出去,可能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 “体表凉、体内热” 的情况,反而更容易中暑。尤其是剧烈运动后,全身毛孔张开,此时突然被风扇直吹,冷热刺激还可能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
正确用风扇,记住这几个 “不”
不要离太近、对着吹
风扇与人体保持 1.5~2 米的距离最佳,吹的时候可以调整风向,让风斜着吹向墙壁或天花板,通过空气反射形成“间接风”,既能降温又不会刺激身体。
不要长时间固定吹一个部位
定时调整风扇角度,或每隔 1~2 小时换个姿势,避免头部、肩颈、膝盖等部位长时间受风。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风扇,可以在身上盖一条薄毯子,重点保护关节部位。
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猛吹
运动后或刚从户外回来时,应先擦干汗水,待身体温度稍微下降后再开风扇,且风速不宜调太大,避免冷热交替引发不适。
不要忽视环境保湿
长时间开风扇会让室内空气变得干燥,建议保持室内湿度在 40%~60% 之间,减少皮肤和呼吸道干燥问题。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或北方地区,做好环境保湿能有效缓解风扇使用带来的不适。
这些人群,用风扇更要注意
老人、小孩、体质较弱者以及有关节炎、颈椎病的人,对冷风刺激的耐受度较低,使用风扇时更要谨慎:
-
风速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选择摇头模式,避免局部受凉。
-
如果出现关节酸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风扇,适当喝温水、热敷不适部位,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
小风扇虽小,用对了是解暑利器,用错了就是伤身利器。“秋老虎”已经就位,我们更应该把风扇“用巧”,守护健康,度过今年最后的高温天气。
来源: 内蒙古疾控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