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困难患者的“舌尖安全”-食物与餐具选择

吞咽障碍患者在选择食物和餐具时需以安全、易吞咽和营养均衡为核心原则,同时兼顾进食的便利性。以下是具体建议:

一、食物选择原则

1. 质地调整

- 糊状/泥状食物:如土豆泥、南瓜糊、果泥、稠粥等,适合重度吞咽困难者。

- 软食:如蒸蛋、豆腐、煮烂的蔬菜,需切碎或压软。

- 避免高风险食物:

✖ 干硬(坚果、饼干)

✖ 粘性大(年糕、汤圆)

✖ 松散易碎(面包屑、炒饭)

✖ 混合质地(汤泡饭、水果块酸奶)。

2. 增稠液体

- 清水、茶等稀液体易呛咳,需用增稠剂调至“蜂蜜状”或“布丁状”。

- 避免直接用吸管(易流速过快)。

3. 营养均衡

- 在糊状食物中添加蛋白粉、肉泥、蔬菜泥等保证营养。

- 可咨询营养师定制高能量食谱。

4. 温度与调味

- 温食(避免过冷过热刺激咽喉)。

- 适当调味增进食欲,但避免辛辣、过酸。

二、餐具选择建议

1. 专用餐具

- 浅勺:选择小号、边缘圆钝的勺子(如硅胶婴儿勺),减少口腔残留。

- 防滑碗:底部带吸盘或倾斜设计的碗,便于单手操作。

- 高边杯/切口杯:减少颈部后仰,防呛咳。

2. 辅助工具

- 注射器或挤压瓶:适用于喂食稠糊状食物(需缓慢推进)。

- 防漏围兜:减少食物溢出。

3. 避免使用

- 普通吸管、大口径杯子、长柄深勺。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进食体位:坐直(或床头抬高60°),头部稍前倾,进食后保持姿势30分钟。

2. 进食速度:小口慢喂,确认前一口吞咽完成再继续。

3. 观察反应:若频繁咳嗽、声音湿润,立即停止进食并就医评估。

4. 定期评估:根据康复进展调整食物性状(如从糊状过渡到软食)。

提示:个体差异大,建议在医生或言语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必要时采用鼻饲或胃造瘘保证营养。

作者: 康复一科 孟然

来源: 康复天使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