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未散,立秋马上就要到了。秋天,是个令人食指大动的季节,在喝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后,月饼和大闸蟹也要被端上餐桌,“贴秋膘”可谓不亦乐乎。
但长此以往,胃口和肚子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变大了。
餐桌几口肉,减肥两行泪。
迈开腿?真难!
管住嘴?臣妾更是做不到啊!
那么,世间安得两全法,既能吃好又减肥呢?
中国医药文化和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代人们对减肥的初步探索也和调整饮食结构密切相关。来来来,不为难自己,跟着中医这样吃,既能满足食欲,又能合理减重,平衡健康。
古人也做体重管理!中医早有减肥之道!
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其病位多在脾胃,与肾气虚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中医常将肥胖辨证分为胃热火郁证、痰湿内盛证、气郁血瘀证、脾虚不运证、脾肾阳虚证五型。在中医药学中, 也不乏体重管理、治未病的思想,以及维持体重平衡、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
药膳发源于中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用药材与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它“寓医于食”,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国家卫健委在2024年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今天,我们一起把里面的“干货”整理出来,根据中医的肥胖辨证为您推荐几道美味的减肥内调食养方!
胃热火郁型
这一类型的肥胖者食欲佳,不仅吃得多也容易饥饿,大便不爽,时有干结,排便费时费劲,小便黄,常伴有口干口苦,每天饮水量多。舌质红,苔黄。
这时可以采用具有清胃热、消导滞等作用的食药物质,如铁皮石斛、玉竹、芦根、麦芽等。具体的食谱和茶饮推荐如下:
痰湿内盛型
这一类型肥胖者,形体笨重,容易疲劳、困倦,胃脘部常有胀闷不适,痰多且黏稠,有时候伴有头晕,口干但又不想喝水。大便黏滞不爽,偏爱肥甘厚味,嗜睡不好动。舌质淡胖或大,甚至可见齿痕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这时可以采用健脾利湿、理气化痰等作用的食药物质,如薏苡仁、茯苓、橘皮等。具体的食谱和茶饮推荐如下:
气郁血瘀型
这一类肥胖者,形体胖,喜欢久坐或卧躺,胸胁胀痛烦闷,喜欢唉声叹气,面色晦暗无光泽,嘴唇颜色偏暗,可能伴有大便干燥硬结,睡眠不佳。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量少或者闭经,经血颜色暗淡或者有血块。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这时可以采用理气、消食、化瘀等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橘皮、山楂、鸡内金、当归等。 具体的食谱和茶饮推荐如下:
脾虚不运型
这一类肥胖者体型臃肿,浑身笨重,容易疲倦,面容无神,偶有晨起四肢轻度浮肿,下午或者劳累后加重。胃脘腹部胀满不舒,饮食正常或有减少,常有暴饮暴食的过往经历。大便溏稀或者便秘,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这时可以采用补脾养胃、利水渗湿等作用的食药物质,如茯苓、山药、莲子、黄芪等。具体的食谱和茶饮推荐如下:
脾肾阳虚型
这一类肥胖者,容易疲乏,不好动,常伴有四肢冰凉,喜欢喝热饮,小便多且频繁。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这时可以采用温阳补虚、益气健脾等作用的食药物质,如小茴香、山药、黄芪、人参、肉桂等。具体的食谱和茶饮推荐如下: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