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持续“一院五院区"协同发展,打造“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全面推动医院各项事业实现创新协调高质量发展,稳居辽南龙头地位,连续七年进入中国顶级医院百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秉承医院"服务、创意,做什么都要好的"院风,竭力掌握最先进的科研技术,各方面都走在全省药学领域前列,为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科室连续三年获“PSM药盾公益"优秀志愿者工作站、“药学科普传播优秀团队"称号,拥有数名科普中国共建基地科学传播专家。近年来,药学部积极开展药学科普活动,并从院内拓展到了新媒体、电视、幼儿园、社区和医联体医院,致力于践行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使命,在各环节全方位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悄悄威胁着我们家中药品的安全!你是否会定期检查家庭小药箱?是否发现过药片颜色变深、表面结块粘连?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实则是药物发出的无声警报——高温正在瓦解药效,甚至可能带来健康风险!今天,药娃就请药师为您揭开高温伤药的秘密,并奉上一份实用的高温药物管理指南。

高温“杀手”如何瓦解药效?

药物并非坚不可摧,高温正是加速它们“衰老变质”的元凶。

1、化学反应加速

氧化分解: 高温如同催化剂,促使药物活性成分与氧气发生反应,有效成分被破坏。例如维生素C氧化变黄、硝酸甘油失效。

水解反应: 高温加剧空气中水分对药物的侵蚀(尤其对胶囊、糖衣片、泡腾片影响大),导致药物分解失效。例如阿司匹林水解后不仅失效,还可能产生刺激胃部的物质。

2、物理形态改变

软化、粘连、变形: 温度超过药物熔点或软化点(常见于栓剂、软胶囊、糖衣片),药物会软化、相互粘连或变形,影响剂量准确性,更可能改变药物释放速度。

糖衣融化: 糖衣片在高温下糖衣层融化,不仅导致药片粘连,还会使药物因失去保护层而更易受潮分解,同时药效也会受影响。

3、微生物滋生

高温高湿是细菌、霉菌生长繁殖的温床。开封的液体制剂(糖浆、眼药水、混悬剂)或某些成分本身易滋生微生物,一旦污染,后果严重。

因此,药片变色(变深、变浅、出现斑点)、变黏、结块、开裂、软化,胶囊粘连或液体制剂出现絮状物、沉淀、异味,都是药物可能已失效甚至变质的高危信号!切勿凭经验或侥幸心理继续服用。

高温药品保存“黄金法则”

守护药箱中药品安全,关键在于创造适宜的贮藏环境。

1、读懂“说明书”

每种药品的储存要求都明确写在说明书【贮藏】项下,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

常见术语解密

常温/室温:通常指 10℃~30℃(《中国药典》的规定)。

阴凉处:指不超过 20℃ 的地方。高温期,家中大部分药品应优先考虑存放在阴凉处(如空调房内避光的抽屉、柜子)。

凉暗处: 指避光且不超过 20℃。

冷藏:指 2℃~8℃(冰箱保鲜层,切勿冷冻! 冷冻会破坏蛋白质类药物如胰岛素、疫苗,或使液体剂型结冰失效)。

避光:使用原包装(多为棕色瓶)或存放在避光容器/抽屉中,避免阳光直射。

干燥:远离浴室、厨房水槽等潮湿环境,必要时可放入干燥剂。

2、坚持“三避”原则

避高温:坚决远离热源!包括灶台、阳光直射的窗台、阳台、密闭高温的车内(车内温度可达50℃~70℃,堪称药物“坟墓”)。

避潮湿:浴室、厨房水池下方是禁区。药箱不要直接放在地上,可密封保存或使用干燥剂。

避光照:阳光中的紫外线是药物化学反应的强力“推手”,务必避光保存。

3、保持原包装

不少患者喜欢将药物拆零存放,提前将1周的用药拆分出来,而更“有经验”的人甚至喜欢把所有的药物都拆到储药盒里存放,觉得这样方便服用。但是,市场上的储药盒品种繁多,其密封性和避光性究竟能否达到原包装的要求不得而知。因此,原包装(药瓶、铝箔板、药盒)是药品的第一道防护屏障,能提供避光、防潮及必要信息,切勿随意更换容器,特别是需要避光贮藏的药物。

4、特殊药品特殊呵护

需冷藏药品(胰岛素、部分生物制剂、某些栓剂、滴眼液):严格按说明在2℃~8℃冰箱冷藏。从冰箱取出后,使用时,需提前片刻使其接近室温(如胰岛素注射前可在掌心暖一下),避免低温刺激。注意冷藏≠冷冻!

急救药品(硝酸甘油):极其怕热怕光!随身携带时避免贴身体放置(体温会使其失效),最好用原装棕色瓶避光保存,并定期检查更换(开封后有效期大大缩短)。

开封后药物管理更需精细

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密封、在25℃以下保存。取出后应立即服用。”那么这个药就不建议大家拆零存放。6~9月空气湿度很大(通常>60%),此时建议换为密封性能良好的储药盒,同时增加干燥剂。

开封打破了药品的密封环境,高温管理需加倍小心:

1、明确“开封后有效期”

药品包装上的有效期指未开封且在规定条件下保存的期限。一旦开封,有效期将大大缩短!仔细阅读说明书,查找是否有“开封后可使用X天/周/月”的提示。若无明确说明,需特别谨慎。

眼药水/眼膏:通常建议开封后最多使用4周,到时即使没用完也应丢弃。高温天气更易受到污染,建议不超过4周。

瓶装口服液/糖浆:未喝完的,建议高温天气冷藏保存,并参照说明书(通常1~4周不等),若出现絮状、沉淀、异味立即丢弃。

胰岛素:已开封使用的胰岛素笔芯,通常可在室温(不超过30℃,具体看说明书)下保存4~6周(具体时间严格遵照说明书)。未开封的仍需冷藏。

独立包装药片/胶囊:铝箔板包装的相对稳定,但散装药片和大瓶分装的药片,易受潮变色,建议尽快用完,并在药瓶内放置干燥剂。

雾化吸入药液:单剂量包装最好。多剂量包装开封后保存时间和条件严格遵医嘱或说明书。

2、拒绝“分装”陷阱

避免将药片/胶囊长期分装在没有良好密封和避光功能的储药盒中(以不超过1周的量为限),否则会加速其受潮导致变色变质。短期(如1~3天)分装,需选择密封性好的储药盒。

外观异常≠唯一标准:即使外观无变化,但若贮藏条件不当(如高温),药物也可能已悄悄失效。反之,有些药物本身颜色特殊(如某些中药片),需结合贮藏条件和说明书判断。

勿存侥幸,果断舍弃:对任何疑似受高温影响、过期等的药品,切勿冒险服用! 失效药治不了病,变质药更可能伤身。

过期药处理:不要随意丢弃!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建议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理(密封后丢弃),防止环境污染或被误用。

高温天气下,药品的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掌握科学保存知识,细心观察药品状态,严格管理开封药品,是守护您和家人用药安全的关键防线。请立即行动起来,为您的家庭药箱进行一次“安全体检”吧!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