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人刷到过采耳的视频,在可视化屏幕下看着自己的耳垢一块块被采耳师掏出来,那种畅快感真是既舒服又解压。

只要在手机里输入"采耳"关键词,瞬间就可以看到各种花样百出的采耳视频。画面中,采耳师们轮番使用各种工具,对耳朵进行清洁,除耳垢,整个过程既治愈又解压,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预约体验一番。

不过,采耳真的像宣传的那样,既能清理耳朵,又能放松、保健吗?事实上,它可能远比你想得更危险。

新闻报道

据极目新闻报道:武汉一男子钟爱采耳,每个月都要去采耳店享受几次,且都会选择有耳浴的套餐,没想到这个爱好竟导致他耳朵里长出了一团团的“蘑菇”。

41岁的唐先生,最近感觉左耳又湿又潮,瘙痒难忍。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其耳道内有很多黄白色的分泌物,还有真菌丝,看上去就像长满了白毛一样。经过医生诊断,唐先生患上了真菌性外耳道炎。而疾病诱因竟是唐先生经常在外采耳。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门诊部张思叶主任提醒:频繁采耳会破坏耳道内环境出现耳道损伤诱发真菌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耳部疾病,通常与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关。比如,采耳、游泳、潜水、冲浪等导致耳朵进水,这些不当的生活方式为真菌感染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进而诱发感染外耳道炎。

其实,大多数人不需要频繁掏耳朵。

很多人家里都常备棉签、挖耳勺,甚至还会购买各种专业掏耳工具。每当耳朵发痒或有堵塞感时,就忍不住想掏一掏。

但事实上,耳朵里的"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并不是废物,而是耳朵天然的守护者。

人体的耳部结构由里到外依次是耳蜗、鼓室、外耳道和耳廓。我们的外耳道会自然分泌一种抗菌、防水的蜡状物质,它能有效阻挡灰尘、小虫进入耳道深处。同时,这种略带酸性的分泌物还能保持耳道干燥,抑制细菌和真菌滋生。多项研究都证实,耵聍具有天然的抗菌作用,是耳朵重要的保护屏障。

所以,过度清洁耳朵反而可能破坏这层天然防御。除非出现不适症状,否则耳朵其实不需要我们频繁清洁。

有人可能会担心,如果不清洁耳屎,耳屎越积越多会堵住耳朵,最终造成耳道堵塞、听力下降。其实不用太担心!

虽然确实有人会出现"耳屎堵死"的情况(医生叫它"耵聍栓塞"),但大多数人耳朵都有自洁功能。平时吃饭、说话、运动时,耳屎自己就会慢慢自行排出。

对许多人来说,掏耳朵确实是一种习惯,如果实在想掏耳朵,要注意这些:

首先,掏耳朵别太频繁,毕竟耳屎会在我们正常的咀嚼、运动中被排出。耳朵痒了或明显堵了再掏,平时不用管它。

其次,选择对工具,很多人爱用棉签,但其实使用棉签很容易把耳屎往里推。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多数是干耳屎,相比于棉签还是挖耳勺更合适。但是需要注意,别掏太深,小心伤到鼓膜!

有一些人,的确是要需要及时掏耳。

比如:经常游泳洗澡耳朵比较容易进水的人或者天生耳道窄、耳屎排出不畅的人。

这类人如果出现耳朵发闷、听力下降甚至头晕,千万别自己动手掏,最好去医院让医生查清楚是什么情况,医生会用专业方法帮你安全清理。

另外,小朋友耳朵还没发育好,老人耳道比较松弛,他们的耳屎不容易自己排出来。这种情况也要找医生处理,别自己随便掏哦!

张思叶主任提醒大家:

采耳虽舒服,但风险也不小。

大家一定不要频繁清洁耳道。

采耳后,如感觉耳痒难耐、耳胀、流清水或黄水,或者偶发耳痛、耳鸣,或者洗完澡后耳朵进水,感觉不舒服,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我们的耳朵很娇气,清洁一定要适度哦。

来源: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