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肿”这一名称,虽带着一丝甜蜜气息,却为患者带来不少困扰。该病多见于25~45岁育龄期女性,会影响生育能力,也常引发腹胀、腹痛、排便困难、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囊肿破裂、囊液流出易导致盆腹腔感染,形成脓肿,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中毒性休克。因此,早期发现、干预对维护女性长期健康至关重要。
“离家出走”的子宫内膜细胞是祸首
实际上,“卵巢巧克力囊肿”还有一个更为专业的名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简单来说,就是本应在子宫内膜上安分的细胞,却调皮地“离家出走”,在卵巢上扎根生长。每个月,随着身体周期性的“潮汐变化”,这些异位组织也会发生出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含有陈旧性积血的囊肿。
由于囊肿内的内容物颜色通常呈咖啡色,质地黏稠,看起来就像融化的巧克力一样,因此得名“卵巢巧克力囊肿”。
不要忽视与经期相关的疼痛信号
那么如何尽早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呢?这里提醒女性切莫忽视疼痛信号,且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的疼痛更不能轻视。
痛经:多数患者会痛经,且疼痛程度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疼痛部位多为下腹部和(或)腰骶部,经期第1~2天症状加重,月经结束后疼痛逐渐缓解。
慢性盆腔痛:少数患者会出现慢性盆腔痛,在月经期加重。
急腹痛:随着经期囊内压力增大,囊肿可能会发生破裂,较大的囊肿破裂后会引起突发性剧烈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
月经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或经前期点滴出血等月经异常的症状。
因此,建议有痛经的女性需要及早通过妇科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排查疾病。
患者不必忍,该病有解!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囊肿大小和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观察随访:对于较小的卵巢巧克力囊肿,以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暂时观察,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囊肿的变化。若囊肿无明显增大或症状未加重,可继续观察。
药物治疗:①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疼痛症状。②避孕类药物可抑制卵巢功能,减少内异症的活性,使囊肿缩小。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能抑制卵巢功能,使体内保持低雌激素状态,从而导致囊肿萎缩。
手术治疗:当卵巢巧克力囊肿较大或引起严重疼痛等症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腹腔镜是目前妇科常用的微创手术,通过切除囊肿,恢复盆腔正常解剖结构。术后可能需要药物辅助治疗,以减少复发。
超声介入治疗:通过超声引导精确定位囊肿位置,将穿刺针插入囊肿内抽出囊液,并注入硬化剂,使囊肿内壁细胞变性坏死,失去分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项治疗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能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同时,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微,不影响其正常生活。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精确导航、效果确切、不受粘连影响、可以重复等优势。
卵巢巧克力囊肿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在治疗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情况。
最后,提醒女性应密切关注自身变化,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来源: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