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伯伯(bāibāi)不光耐跳水,还耐说话。


(图源小红书)

如果突然不说话,那一定有原因。河西区的刘伯伯(化名)最近就“有口难言”,而他罹患的这种病,在“专家共识”中被这样描述——“确诊困难”、“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流行病学数据”、“误诊率为10%~30%”...... 所以,真相到底是什么?

去年刚入伏时,74岁的刘伯伯开始不爱说话了,起初,老伴儿以为是天气热,并未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伯伯言语不流利、表达能力减退越来越明显,偶尔“蹦”出几个字,音调也越来越低,情况逐渐恶化,直至几乎完全说不出话,无法与别人交流;老伴儿观察他,虽然身体没有什么其他症状,但是明显感觉他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咱爸别是老年痴呆了吧,赶紧去医院。”儿女这才带他到医院行中医治疗,经过服用一段时间的中药汤剂,刘伯伯可以间断发音了,但也是每次只能说三四个字。


(图源小红书)

就在最近,刘伯伯的情况再次加重,双腿使不上劲儿,还意外摔倒了一次,在网络查询后,家人带刘伯伯来到了我院老年医学科。

入院后,科室为刘伯伯完善了相关检查,并仔细查体问诊。通过系统梳理病史,医生发现了一些关键线索:

  • 患者从发病至今,以语言功能障碍为主,虽与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认知改变、精神异常等方面存在差异,结合患者的相关化验及超声检查,排除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 头部CT检查提示,患者左侧额颞叶脑萎缩,脑沟较深,由于患者体内有钢板无法完善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医生再次进行查体询问,反复研读检查和影像,真相呼之欲出,考虑为额颞叶变性(FTLD)!黑白影像上的图像,符合“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所在的额下回和左侧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颞上回部位皮质萎缩,部分累计颞顶交界处”的诊断标准之一。

然而,目前尚没有批准用于治疗FTLD的药物,也没有能够阻止或逆转病程的治疗方法。成功诊断后,老年医学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刘伯伯选择了针对语言、运动等的对症治疗。

FTLD是一组以选择性的额叶和/或颞叶进行性萎缩变性为主要特点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临床、病理和遗传学上呈异质性。65岁以下的神经变性痴呆中,FTL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位原因。

在老年医学科,经常会有疑难病、少见病的患者,诊断过程如同在迷雾中抽丝剥茧,医生不仅要诊疗,更要读懂人——他们的病史、家庭甚至社会角色。医生这份职业的责任与担当,或许正藏在这些“超纲”的难题里。

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时刻怀有敬畏之心,夯实专业技能,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一直在努力。

来源: 南开大学附属北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