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咚咚喵

爱说话的动物实在是太好玩了!

本期动物科普

我们60秒走近会说话的大熊猫!

咚咚喵看到大熊猫抱着一根竹子,津津有味地啃着。咚咚喵:“天天啃竹子,你们不觉得腻吗?”

大熊猫不紧不慢地吃了一口,说:“腻啥?竹子好吃。”

咚咚喵:“可是别的熊都吃肉,怎么就你们吃竹子?”

大熊猫舔了舔嘴,说:“别人走别人的路,我们吃我们的竹。”

大熊猫,曾经是肉食动物,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渐渐“改行”成为竹林的常客。

它们几乎全天都在吃竹子,竹叶、竹笋、竹竿轮流上阵,每天的进食量可以达到10-20公斤。

咚咚喵看着大熊猫一刻不停的嘴巴,忍不住问:“你们都这么能吃,不会胖得走不动吗?”大熊猫自信地说:“放心,我们消化能力好。”

咚咚喵:“那要是没竹子吃了呢?”大熊猫:“那就换个地方找。”咚咚喵:“看来你们吃货的适应力也很强。”

大熊猫的饮食习惯虽然单一,但它们的存在对竹林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吃竹子,它们帮助了竹林的自然更新。

大熊猫作为国宝级的物种,保护其栖息地的竹子也是保护大熊猫。

咚咚喵忍不住又问:“你们每天吃这么多竹子,牙不疼吗?”大熊猫不屑地答道:“牙疼?竹子可是天然牙签。”

咚咚喵:“牙签?那你们是边吃边剔牙?”大熊猫:“当然,吃完一根竹子,牙缝也干净了。”

咚咚喵摸了摸下巴:“看来你们自带清洁功能。”

科普知识看我的

1.大熊猫虽然是食肉目的动物,但是它们的主食是竹子。

食肉目的熊猫能以竹子的嫩叶、茎和根为食,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消化道,熊猫的臼齿宽而平,适合磨碎纤维;熊猫的肠道短但是盲肠发达,盲肠中存在能分解纤维的微生物,虽然如此,熊猫分解纤维的能力仍然低于牛和羊等反刍动物。它们每天需要吃掉约10-20千克竹子,每天采食的时间需要12-16小时。

2.大熊猫行动笨拙,却可以轻松攀树。

大熊猫虽然走路笨拙、动作缓慢,但它们的前肢强健;手趾有长爪,抓力极强;肩关节灵活,能够多角度攀爬,所以以上生理特点让大熊猫能够灵活地爬树、在山坡上滑行,甚至爬上树枝去觅食。尽管大熊猫体型庞大,但在它们遇到危险时,能短距离奔跑和快速爬升。

3.大熊猫繁殖困难,人工繁育助力物种恢复。

大熊猫的繁殖难度较大,主要因为它们的生育周期短且不容易交配。母熊猫每年仅有1-3天时间能够受孕,繁殖期外几乎不与其他熊猫接触。而且大熊猫幼崽体重非常小而且存活率低。由于野生大熊猫的繁殖困难,人工辅助繁育以及保护盒修复大熊栖息地成为了保护大熊猫正常繁殖的必要措施。

审核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副教授张妮娅

出品:咚咚喵

来源: 咚咚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