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小编的朋友圈被一条状态刷屏了——“鼻子告诉我,天气发生了转折……”
随手一搜社交媒体,发现“鼻子先知”的群体庞大到惊人!
立秋,对普通人来说是突然的凉爽,对鼻炎患者来说,是虽迟但到、但大概率不会太迟的灾难。所以,到底是鼻子太敏感,还是身体在报警?
耳鼻咽喉科的“过敏作战计划”——
为了让过敏性鼻炎的朋友们早日“脱离苦海”,我院耳鼻咽喉科建立了从健康教育到评估诊断再到精准治疗的全链条精准“防诊治”体系。
【查清“敌人”,才能精准反击】
其实,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我到底对啥过敏?”北辰医院耳鼻咽喉科对过敏原检测提供了两种“侦查方案”。
**1. 皮肤试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通过微量过敏原提取液点刺皮肤,15分钟就能观察到反应,快速锁定“真凶”,粉尘螨、屋尘螨、黄花蒿(北方秋季“头号杀手”)、葎草、白桦等常见过敏原一网打尽,且可用于儿童和老年人。(检测结果会受到一些药物的影响,小编提醒您做此检查前要提前七天停用口服抗组胺药物)
**2. 血液检查:**适合皮肤敏感或近期服用抗过敏药物的人群,通过血清IgE检测间接判断过敏原,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者,不受皮肤条件的限制。
【“对症很关键,不止于“硬抗”】
确诊后,治疗方案因人而异。
**1. “季节性救急方案”:**鼻喷激素(如布地奈德)+口服抗组胺药,缓解因季节交替、环境改变而引起的打喷嚏、流涕等过敏性症状。
**2. “长期脱敏方案”:**也是老百姓说的“脱敏疗法”,即舌下脱敏治疗(如粉尘螨滴剂),通过持续低剂量刺激让免疫系统“脱敏”,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可以阻断或逆转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对因治疗方法,适合对尘螨过敏的患者。
**3. “精准狙击方案”:**针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我院可开展单抗靶向治疗(如抗IgE生物制剂),从源头阻断过敏反应链条。
【关于“过敏性鼻炎”】
这些知识你“鼻”须得知道。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是指特应性的个体接触过敏原之后,主要由IgE介导炎性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根据过敏原种类不同,一般表现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把花粉、尘螨等无害物质当成“敌人”,发动“鼻涕导弹”和“喷嚏炮弹”攻击,“自己人打自己人”。
常见的典型症状: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也包括其它部位的一些症状:咽喉的咽痒咽干、眼睛的畏光流泪、耳部的分泌性中耳炎、皮肤的瘙痒红肿等。
秋季常见过敏原——
1.“户外刺客”:蒿草、葎草、豚草花粉(北方秋季三大魔王)。
2.“室内潜伏者”:尘螨、霉菌、宠物皮屑(换季关窗后浓度飙升)。
其中尘螨是中国呼吸道过敏的主要过敏原,蒿属花是我国北方地区最易引起过敏的花粉。
长期不控制的危害——
1. 睡眠质量差→白天犯困、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2. 引发哮喘→约40%过敏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
3. 颜值危机→长期揉鼻可能导致“过敏性黑眼圈”甚至鼻梁横纹。
“防敏小贴士” ——
过敏性鼻炎患者加强防护是治疗的基础,我院耳鼻咽喉科开展各类主题义诊和健康知识普及,帮助广大朋友正确认识过敏性鼻炎。
耳鼻咽喉科主任刘强提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长期管理,学会**“躲厨(除)房(防)”——**
**1.“躲”:**尽量远离过敏原。
**2.“除”:**回到家后,要马上在进门的地方换掉外衣;清洗面部和冲洗鼻腔,把粘在皮肤和黏膜上的过敏原清除掉;室内定期除螨,湿度控制在50%以下。
**3.“防”:**花粉季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戴N95口罩+护目镜。
过敏性鼻炎长期困扰生活,真的会让人头大、焦虑。
但是建议广大患者,不要盲目跟风哪种治疗方式,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最大程度获益。
来源: 南开大学附属北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