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倾听了伊朗的生命的奇妙故事。本期让我们跨越万水千山,循着北纬53度的星光,一头扎进白俄罗斯的童话世界!下面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穿越大陆的自然奇旅,揭开东欧秘境里动植物的神秘面纱。

白俄罗斯地处东欧平原西部,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境内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低地,间或有丘陵和高地穿插,森林覆盖率约为40%。白俄罗斯还享有“万湖之国”的美称,1.1万个湖泊点缀其中。白俄罗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较为分明。冬季相对温和,虽有降雪,但积雪期不长;夏季凉爽宜人,很少出现酷热天气。该国降水较为充沛且分布相对均匀。

作为白俄罗斯的"国宝网红",欧洲野牛堪称动物界的"反差萌代表",欧洲野牛体长2.9 米、体重1 吨的魁梧身材,却长着毛茸茸的金棕色"外套",肩部隆起的"小驼峰" 像偷偷垫了枕头。最吸睛的是它向上弯曲的牛角,明明是战斗武器,却长得像精心修剪的弧形发卡。
它还是"活化石博主",在保护区里,常常慢悠悠地啃着树叶,偶尔抬头用湿漉漉的大眼睛瞅你,完全想不到它发起威来能把树干撞歪。

黑鹳是白俄罗斯的国鸟,黑鹳不仅在白俄罗斯分布,在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安哥拉、奥地利、比利时等地也有分布。黑鹳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冬季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河岸和沼泽地带。它们通常选择偏僻而无干扰的开阔森林及森林河谷与森林沼泽地带,也常出现在荒原和荒山附近的湖泊、水库、水渠、溪流、水塘及其沼泽地带筑巢。觅食地一般距巢较远,多在2-3千米内,有时甚至远至7-8千米以外。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映出多种变幻的颜色。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眼周裸露皮肤呈红色。
黑鹳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如蛙、蜥蜴、虾、蟋蟀、金龟甲等。黑鹳主要在白天活动,晚上多成群栖息在水边沙滩或水中沙洲上。黑鹳的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

白俄罗斯的国花是亚麻,别名宿根亚麻,又名蓝亚麻,亚麻科亚麻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可作一年生栽培。清晨开放,下午凋谢,每年4月初开始生长,11月初枝叶枯萎。亚麻是梦幻的蓝紫色小花,花瓣薄得像蝉翼,花心藏着淡黄色的小秘密。别小看这朵小花,它是美丽、力量和韧性的代名词——就像穿蓝裙子的元气少女,既能温柔绽放,又能坚韧生长。

夏栎是橡树界的"老大哥"。1995年被官宣为国树的夏栎,是白俄罗斯的 "树界顶流"。这种被称为橡树的高大乔木,光听名字就充满力量感,粗糙的树皮像战士的铠甲,茂密的树冠能为整片草地遮阴。在当地文化里,它是骄傲、力量和耐力的象征,就像一位拄着拐杖的智慧老人,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历史。要是你秋天来,还能看到它的叶子变成金黄的 "小扇子",随风哗啦啦地讲古早故事。

上合峰会期间,天津市动物园不仅为各国友人提供了一场奇妙的动物观赏之旅,更是传播生态保护理念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领略到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美好,体会到天津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果。无论是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园区还是近距离观察动物的一举一动,都能让您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人文关怀。当世界镜头对准天津,天津市动物园正在用绿意与萌趣当“语言”向八方来客讲述大自然的故事。

结束语
本文就是天津市动物园科普系列“跨越亚欧的生命—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动植物简介”的最后一篇文章了。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丰富多样的动植物,不仅是自然生态的宝贵财富,也是各国独特文化的生动体现。它们见证着成员国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人民的情感与记忆。从中国大熊猫的憨态可掬,到俄罗斯棕熊的威风凛凛;从哈萨克斯坦的雪豹行动敏捷,到印度孟加拉虎的王者风范,这些动植物跨越国界,成为连接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自然纽带。
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各国携手在动植物保护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与守护,更是成员国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让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动植物与人类和谐共生,共同续写美好未来篇章。

来源: 天津市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