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在日常生活中,饮用水的选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来水方便且成本低,塑料桶装纯净水则被认为更纯净、便捷。但你是否深入思考过,这两者究竟哪个对健康更有益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自来水是经过一系列复杂处理过程的水。水源水首先会进行沉淀,去除大颗粒杂质;接着通过过滤,进一步除去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然后进行消毒,通常采用氯气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杀灭水中的有害微生物,确保其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在中国,自来水厂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 2022)进行生产,保障出厂水的安全。
而且,自来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镁、钾等。这些矿物质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钙为例,它是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的关键元素,有助于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 - 1200毫克的钙,自来水中的钙虽然含量相对食物中的钙可能较少,但却是人体获取钙元素的一个稳定来源。并且,水中的矿物质是以离子态存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相比之下,塑料桶装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通过蒸馏、反渗透等技术,去除了几乎所有的杂质和矿物质,达到了极高的纯净度。然而,这种“纯净”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2024年1月,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震惊了世人:每升瓶/桶装水中平均约含有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 ,其中90%是纳米级塑料。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可以通过肠道或肺部细胞进入血液,甚至能够抵达心脏和大脑。对于孕妈妈而言,纳米塑料还可能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的发育造成潜在威胁。当瓶装水瓶子被挤压或暴露在高温下,或者反复开关瓶盖时,更多的塑料颗粒会进入水中。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中的微塑料》分析报告指出,在海洋、污水、淡水、饮用水(包括瓶装水和自来水)中均有塑料污染物的存在。虽然自来水中也有微塑料,但与桶装水相比,含量相对较低。广州医科大学李战军教授和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曾永平教授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把水烧开,再简单过滤,就可能除去高达84%的纳米/微塑料 。在烧水过程中,随着水温升高,水中微塑料的去除效率逐渐增加,在100℃时急剧增加到84%,微塑料浓度大幅降低。消失的微塑料从水中转移到了水垢的沉淀中,水垢中的碳酸钙可以通过与微塑料共沉淀来达到去除水中微塑料的作用。
除了微塑料问题,塑料桶装纯净水还存在其他隐患。如果塑料桶的材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使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回收塑料,那么这些物质可能会在水中溶出,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塑料桶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老化,可能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若纯净水在塑料桶中储存温度过高,会增加这些有害物质的溶出量。而且,塑料桶装的纯净水储存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菌滋生。饮水机若不及时清洗消毒,也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从宏观的社会层面来看,自来水供应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能够满足广大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且成本相对较低。而桶装水的生产、运输和销售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大量的塑料桶废弃后难以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
综上所述,自来水虽然可能存在一些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风险,但只要确保水源安全,经过烧开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还能大幅降低微塑料含量,同时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经济、健康且环保的饮用水选择。而塑料桶装纯净水虽然看似纯净,但存在着微塑料污染、潜在的有害物质溶出以及细菌滋生等问题,长期饮用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饮用水的选择上,我们应优先考虑烧开的自来水,让健康从一杯水开始。
来源: 科普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