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复杂版图中,肺动脉高压宛如一位隐匿的“沉默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很多老年人可能经常听到高血压,对其有所了解,却对肺动脉高压知之甚少,甚至从未听闻。那么,肺动脉高压究竟是什么呢?
▏****什么是肺动脉高压
从专业角度来讲,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简单来说,就是从心脏向肺部输送血液的肺动脉压力异常增高。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通过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这一检查是确诊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不过由于它属于有创检查,所以在初步筛查时,医生常常会先使用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手段。当超声心动图估算肺动脉的收缩压大于50mmHg时,就需要高度怀疑肺动脉高压,进而可能需要进行右心导管检查来进一步确诊。
很多人容易将肺动脉高压和常见的高血压混淆,虽然它们都涉及“高压”二字,但实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症。我们平常所说的高血压,指的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主要特征是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而肺动脉高压,仅仅是肺循环的压力升高,如同肺部血管这条“支路”上出现了严重的“堵塞”。高血压大多属于原发性疾病,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是常见病因,而肺动脉高压大多属于继发性疾病,常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像肺心病、肺纤维化、先天性心脏病、肺栓塞等。并且,高血压的诊断方式相对简单,通过日常的血压监测即可;而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则复杂得多,除了前面提到的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还可能需要结合胸部CT及MRI、心电图等多种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肺动脉高压的危害
一、身体机能衰退的加速器
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本就处于逐渐衰退的过程,而肺动脉高压无疑是雪上加霜,成为了身体机能衰退的“加速器”。
呼吸困难是肺动脉高压最早出现且最常见的症状,这也是导致老年人身体机能快速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起初,这种呼吸困难可能只在剧烈运动时出现,比如爬楼梯、快步走等,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日常的简单活动,如穿衣、洗漱、吃饭,甚至是安静休息时,都可能让老年人感到呼吸急促、气短。这是因为肺动脉压力升高,使得右心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将血液泵入肺部,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肺循环淤血,气体交换受阻。而频繁的呼吸困难,会让老年人逐渐减少活动量,活动耐力大幅下降。原本每天还能去公园散步锻炼的老人,可能因为呼吸困难,只能整日坐在家中,活动范围越来越小。长期缺乏运动,又会进一步导致肌肉萎缩、骨骼钙质流失,身体的各项机能得不到锻炼和维持,从而加速衰退。身体各器官也会因为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功能逐渐受损。大脑可能会因为缺氧而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情况;肾脏可能会因为灌注不足,导致肾功能下降,出现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
二、心脏的沉重“枷锁”
肺动脉高压就像是给老年人的心脏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极大地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我们知道,右心室的主要功能是将静脉血泵入肺动脉,然后血液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当肺动脉高压发生时,肺动脉的压力升高,右心室向肺动脉泵血的阻力就会增大。为了克服这种阻力,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右心室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肌肉逐渐肥厚,就像一个人长期负重锻炼,肌肉会变得发达一样。但这种代偿是有限度的,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右心室的负担越来越重,心肌会逐渐受损,收缩和舒张功能都会下降,最终导致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一旦发生,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症状。首先是体循环淤血,胃肠道及肝脏淤血会引起腹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营养摄入,导致身体更加虚弱;体静脉压力升高使软组织出现水肿,表现为始于身体低垂部位的对称性凹陷性水肿,比如双下肢水肿,用手指按压,会出现明显的凹陷,且久久不能恢复,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胸腔积液、腹水,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也是右心衰竭的主要体征之一,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则更具特征性。右心衰竭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迅速恶化,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随时可能导致生命终结。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困境
一、药物选择的匮乏
在较早时期,传统的治疗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虽然能够扩张血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动脉压力,但它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仅对少数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结果阳性的患者有效,对于大多数肺动脉高压患者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治疗作用。而且,钙通道阻滞剂还存在着诸多副作用,像低血压、心动过速、头痛、面部潮红等,这些副作用不仅会让患者感到不适,还可能影响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导致患者难以坚持治疗。
二、经济负担的重压
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不仅种类有限、疗效受限,其价格更是让众多患者家庭望而却步,成为了压在患者家庭身上的一座沉重的大山。
以曾经的波生坦为例,这是一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治疗肺动脉高压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它的价格却高得惊人,一盒(56粒)售价曾高达19980元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而患者每月需要服用14粒左右,仅仅这一种药物,每月就需要花费数千元。再加上其他辅助药物以及定期的检查费用,患者家庭每年的医疗支出少则数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更高。这对于那些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家庭,或者本身经济条件就比较困难的家庭来说,是根本无法承受的。为了支付高昂的药费,许多家庭不得不四处借钱,背负上沉重的债务;有的家庭甚至为了省钱买药,节衣缩食,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治疗热点聚焦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进步,肺动脉高压的治疗领域迎来了新的曙光,一系列治疗热点逐渐浮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热潮
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靶向药物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领域。近年来,针对经典靶点以及新靶点,研发出了众多新型药物,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天空中闪耀着希望的光芒。一些靶向药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二、介入治疗的创新尝试
除了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作为肺动脉高压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那些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肺动脉去神经支配术(PADN)是一种新型微创血管内导管介入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射频消融术阻断肺血管内膜交感神经。肺血管系统主要由交感神经支配(约71%),其分支形成外膜神经丛,释放血液循环中>40%的儿茶酚胺。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交感神经活性和循环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均增加,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PADN阻断交感神经,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延缓疾病进展。PADN治疗3年死亡率也为17.6%,这表明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经皮房间隔造瘘术(BAS)最早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的患者,以缓解肺动脉高压、争取手术机会,目前在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也有应用。其原理是通过在房间隔上制造一个瘘口,使一部分血液从右心房直接流入左心房,从而减轻右心房和右心室的压力负荷,增加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充盈,改善心输出量。在操作时,通常采用小球囊逐级扩张的方式来造瘘。欧洲呼吸杂志曾发表研究显示,普通肺动脉高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5年,房间隔造瘘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年;房间隔造瘘+靶向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达7-8年,这充分展示了经皮房间隔造瘘术在改善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方面的显著效果。
三、中国原创技术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
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作为一项中国原创技术,在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中异军突起,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其原理基于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知道,肺血管系统主要由交感神经支配(约71%),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交感神经活性和循环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均增加,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PADN正是利用射频消融术阻断肺血管内膜交感神经,当近端肺交感神经被消融后,肺动脉的张力降低,血管扩张,从而使肺动脉压力下降,达到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目的。
2024年6月25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团队、肺血管介入团队成功为2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高危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其中一位患者李某,35岁,男性,主诉活动后呼吸困难7年,入院诊断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他此前应用三联靶向药物治疗后,效果仍不理想,病情持续加重,术前检查示肺动脉收缩压(sPAP)91mmHg;肺动脉平均压(mPAP)70mmHg;心排量(CO):3.1L/min,病情较重。另一位患者秦某,41岁女性,主诉胸闷、气短4年,再发伴下肢水肿半月,入院诊断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为III级(WHO分级),术前应用三联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效果不佳,仍间断出现心功能不全加重,术前检查示肺动脉收缩压(sPAP)83mmHg;肺动脉平均压(mPAP)49mmHg;心排量(CO):3.7L/min,CTA显示肺动脉干明显增宽,右心增大。面对这两位病情棘手的患者,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团队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成功为他们实施了PADN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治疗,医生首先在局部麻醉下穿刺大腿根部的静脉,放入鞘管,通过鞘管完成肺动脉造影和右心导管检查取得数据后,送入一根特制的消融导管到达肺动脉特殊位置。仅需每次120秒的3次消融操作,即可完成消融手术。手术中患者可以与术者正常沟通交流,消融过程中仅有数秒的轻度胸痛,每台消融治疗操作时间均不到1小时。两位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或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手术团队将进一步通过3-6个月密切随访观察患者右心功能持续改善以获得更好的预后。这两例PADN的顺利实施,不仅展示出中日友好医院肺血管介入团队在治疗肺动脉高压方面的深厚实力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也为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老年患者的希望与未来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型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介入治疗的创新尝试,像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和经皮房间隔造瘘术等,也为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这些突破和进展,让我们看到了战胜肺动脉高压的希望曙光。
对于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来说,积极面对疾病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被疾病吓倒。很多研究都表明,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患者可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参加一些患者互助组织,与其他患者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其次,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药物治疗是肺动脉高压治疗的基础,患者一定要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通过复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定期体检和筛查对于老年人预防肺动脉高压也有着重要意义。建议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等项目,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那些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治疗基础疾病,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风险。
虽然肺动脉高压仍然是一个严峻的健康挑战,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肺动脉高压将不再是无法攻克的难题,老年患者也能够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