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古朴厚重,瓷器华美细腻,不论原材料、烧制温度、内部结构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前一篇文章说了陶器是世界共有的文化,但瓷器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发明,早在三千多年的商代中期就有了原始瓷器的出现。最开始陶匠发现烧制陶器时,到达一定温度后胚体就发生垮塌和破坏,而某些特殊的黏土制备的器具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质地也更为细腻通透、吸水率更低,这就是原始瓷器。后来随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钻研和创新,瓷器也越来越精美,不仅受到国人的喜欢,甚至在国外都成了贵族向往的奢侈品,甚至成了中国CHINA的代称。

其实瓷器可是算得上我国最早的核心科技,当时的欧洲一直想要破解瓷器工艺,却迟迟无法烧制自己瓷器,直到1709年第一件硬质瓷器才被烧制成功,18世纪60年代之后制瓷技术才在欧洲逐步普及,而此时瓦特蒸汽机也已经出现。

1.只有高岭土才能烧制陶瓷?

有一种说法,只有高岭土才能烧制陶瓷,这是国外长期无法烧制陶瓷的原因。

那高岭土是什么??

高岭土也是一种粘土,因其最先发现在景德镇地区高岭村附近而得名,其色白、质软,主要化学组成是Al₂O₃・2SiO₂・2H₂O。我国高岭土资源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六大区21个省(市、区),但集中在江西、福建等地,北方地区高岭土较少。

那又为何在相当长的时间中,邢窑的白瓷能和南方青瓷平分天下,河北定窑又为何能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甚至当今建筑陶瓷主要生产基地也在广东、山东和河北,看起来和高岭土毫无关系。

其实最初的瓷器的烧制并非高岭土,而是风化的瓷石(一种包含石英、绢云母、高岭石、长石等组分的天然矿物),其主要成分就是以下三类氧化物:氧化硅SiO₂,氧化铝Al₂O₃,和碱金属/碱土金属(钠、钾、钙、镁)氧化物,几乎是天然配置好的成瓷组分,经过粉磨后可以烧制成瓷。而瓷石的分布确是从南到北雨露均沾,主要有华北瓷石成矿带、华中瓷石成矿带和 东南瓷石成矿带三大成矿带和若干个成矿区,三大成矿带也正好推动了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官窑、钧窑,浙江哥窑五大名窑的发展和繁荣。

一直到元代以后,景德镇地区发现在瓷石基础上添加高岭土(即二元配方:瓷石+高岭土(瓷土)),可以降低瓷石的品质要求、提高瓷器的成品率、烧制瓷器尺寸也可以更大,从此高岭土才正式走入历史舞台,景德镇也空前繁荣,甚至在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瓷业中心。

二元配方不但提升了瓷器的品质,也使得人们对材料的使用和认知,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匠人们意识到可以通过改变配方,来对瓷器的质地进行调整。而这一认知,无疑是陶瓷史上一个重要飞越。自此,烧制瓷器不再被单一的瓷石材料所束缚。”

考虑到瓷石中同样含有高岭石的成分,所以在那年代高岭土确实是烧制瓷器的关键材料。

但要说只有中国才有高岭土,那绝对不对,因为世界上美国、英国的储量比中国还多,巴西、捷克、德国等都是重要的高岭土生产国,所以说高岭土虽然重要,但单纯的高岭土也无法烧制瓷器,还需要添加长石、石英等组分,因此与高岭土相比更重要的是陶瓷的配比和烧制工艺。

2.高岭土有什么神奇之处

为何高岭土在陶瓷工艺中起到如此关键的作用,主要是由其高铝的特征决定的。瓷器原料微观上说主要有三种组分:高岭土、长石、石英。

  • 高岭土:在常温和低温下,将石英、长石等材料粘接到一起,起到塑型的作用,是成瓷的基础。普通的黏土Al₂O₃中不足15%,而优质的高岭土含量35%左右,良好的瓷石矿物接近20%,因此高岭土是重要的Al₂O₃来源。而这种高铝的组分特征也烧结时带来一种新相——莫来石相,它具有膨胀均匀、抗热震稳定性好,保障了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 石英:就比如我们常见的砂子,烧成前,石英为瘠性料,防止坯体变形;烧成时石英加热膨胀可部分抵消胚体的收缩,并且熔融态的无定形石英(类似玻璃熔融状态)可以增加增加液相的粘度。
  • 长石:在烧成中长石熔融玻璃可以充填坯体颗粒间空隙, 并能促进熔融其他矿物原料,因此也是常用的助熔剂。

瓷器烧成之后,其瓷胎微观以长石熔体为主体所构成的玻璃相,其中含有不同饱和程度的Al₂O₃和SiO₂;在玻璃相中分布着未被溶解的石英以及粘土物质分解产物的质点,分布着莫来石晶体以及气孔。瓷胎的显微结构决定了瓷胎的内在质量。玻璃相赋予制品以致密性和透光性,而晶体的存在构成了"骨架",使制品具有一定的强度,并防止了制品在高温下塌陷变形。

最后,与陶器相比,瓷器经受了更高温度的煅烧完成了更加华丽的蜕变,从此土胎瓷化,鱼跃龙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滋润细媚有细纹。”,瓷之美,不外如是。


相关参考

  • 我国陶瓷原料区域分布概况、我国陶瓷原料发展状况、论瓷石和高岭土的区别等文献资料
  • 《捡来的瓷器史》、《陶瓷-粘连文明的泥土》、《陶瓷工艺学》等书目
  • 瓷器为什么只诞生在中国?,高岭古矿土 |化身为世间美好的瓷器_景德镇,世界上为何只有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而欧洲人直到近代才会制作_凤凰网等网络资源

来源: 材说